巴氏鲜奶vs常温奶:市场增速对比分析,谁更胜一筹?
不同于国际上流行饮用巴氏鲜奶的情况,在我国,占据液态奶消费主流市场的一直是常温奶,也就是纯牛奶。然而,近来随着常温奶消费增速变缓,以低温巴氏鲜奶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乳业迅速崛起。
由福建省奶业协会,于今天,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08~2012福建巴氏鲜奶发展白皮书》,福建地区巴氏鲜奶,于2008年年初,日入户数为15万份,到2012年年底的时候,增长至近75万份,在这5年间,销量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速大概在38%左右。调查数据还表明,2012年全国巴氏鲜奶增长率达到36%,而去年第二季度常温奶同比仅仅增长12%。觉得这显示出国人喝奶习惯正渐渐跟国际消费主流相衔接的奶业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中国乳业发展的格局会因这样而被打破 。
据悉,液态奶涵盖常温奶与巴氏鲜奶这两种类型,常温奶旨在达成常温贮存以及具长保质期,鉴于采用超高温灭菌工艺,温度在135℃以上,致使牛奶营养出现大量流失现象。巴氏鲜奶是以保留牛奶营养为目标,运用巴氏低温杀菌工艺,从而最大程度地留存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以及天然营养。然而,巴氏鲜奶必须于2℃至6℃的条件下全程冷藏,其保质期处于7天以内,这使得它在长途运输以及长时间保存方面存在不便之处。
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属于发达国家的国度里,巴氏鲜奶参与消费的数量占据整个乳品消费数量九成以上的份额。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任职副主任的曾寿瀛讲过,牛奶是一种产品,其营养程度极为丰富,针对挤奶的地理环境、具备的条件、进行储存的方式、冷藏保鲜的相关事宜都有着近乎达到绝对严格程度标准的要求,任何一个涉及其中方面呈现出疏忽遗漏的状况都是存在可能性致使牛奶出现变质情况或者遭受二次污染的境遇。不存在规模牧场,依靠收购散户通过肩膀挑着、手提拿着这种方式送过来的用于生产的奶源,根本是没有办法去进行巴氏鲜奶生产制造的行为的。因为投资奶源基地建设,其周期漫长,回报很低,风险极大,国内一些乳品企业长久以来,只能凭借大量“个体散养”来供应奶源,进而生产常温奶,如此一来,在源头之处,便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本报福州8月19日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