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开了总统玩笑后,中国脱口秀“爷爷”黄曦在哪里?

2024-04-13 -

正文|白皮书

编辑| 白皮书

今年春晚首创的脱口秀新业态,尴尬之极。

不过,脱口秀的表演形式能够在春晚中亮相,也是对脱口秀行业的肯定。

说起脱口秀节目,大家应该都会想到李诞。 正是他发起的“脱口秀大会”,让脱口秀这一表演形式迅速在中国家喻户晓。

近期,李诞也带着团队走出国门,开启了北美巡演。

然而,真正把脱口秀节目带到中国的其实还有人。

黄曦,可能有些人对他的名字和面孔有点熟悉。

他是中央电视台节目《这是真的吗?》的主持人。 节目前五分钟是黄曦的个人笑话。

也许有人会问,他既然是脱口秀节目的创始人,为什么要在求真节目中讲笑话呢? 感觉这两个组合很混乱。

让我们从大洋彼岸开始吧。

01在美国的华人

1994年,出国热潮在中国悄然兴起。 黄曦也随波逐流,选择去美国莱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此前,他以高考第一名考入吉林大学,后来又以第一名进入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 他是一位合格的学者。

然而,尽管黄曦拥有很高的学历,但他在美国并没有受到重视。

他在波士顿的一家制药公司工作了八年。 在此期间,他努力工作,做了很多研究,但始终没有得到晋升,并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很多刚毕业的白人孩子,做了几张PPT就升职了。 黄衣家伙见此,十分不愿意。

“如果我不做研究来获得这些结果,其他科学家肯定会得到它们。但在脱口秀中,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不讲,其他人也不会讲。”

黄曦开始从脱口秀节目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脱口秀节目帮助他重拾信心。

第一次看脱口秀,当其他人都哄堂大笑时,黄曦却很困惑。 虽然他在美国生活了八年,每句话他都能听懂,但别人在说什么他却听不懂。 你在笑什么?

随后,黄曦报名参加了脱口秀培训班。

白天,他是一名生化博士,在实验室里做着高端实验,晚上,他就像一个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人,在夜校学习着脱口秀的基础知识。

有一段时间,他对生活感到沮丧,于是他开始写日记。 别人告诉他写日记可以缓解心情。

但大约一年后,他再回头看这些日记,越看越无聊,他觉得自己应该记录一些快乐的事情。

后来,当他做脱口秀节目时,他意识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也可以让别人开心,并且不存在不公平的待遇。

他觉得自己正在慢慢被另一种文化环境所接受。

初到异国他乡时的辛酸和无奈,以及吃苦耐劳的喜悦,都成为了黄溪想要讲述的故事。 他习惯随身携带小本子,遇到有趣的事情就立刻记下来。 当他有空的时候,他会把这些笑话串成段落。 。

一旦有了故事,你仍然需要观众。

作为一名新晋的单口相声演员,想要在舞台上表演,就需要自己吸引观众。 只要台下有两个人愿意看你表演,你就可以上台。

被拒绝了七八次之后,黄溪终于等到了观众。 他在台上讲了五分钟,他们对他说:

“你说的似乎很有趣,但我们听不懂。”

黄溪受到重创。 看着脱口秀夜校同学的表现越来越好,黄溪也不甘示弱。 有了这种竞争意识,原本以脱口秀节目为爱好的黄溪也不甘落后。 一点一滴,我坚持下来,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

开始做脱口秀的前四五年,黄曦几乎赚不到钱。

那时他已经结婚了,有了孩子,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压力很大。

在美国,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你都会在街上遇到抢钱的人,你一天的工作就白费了。

黄曦的笑话还不错,但他的脱口秀事业却毫无进展。

曾有人对黄曦说:“你的笑话很有趣,但没有人会对中国故事感兴趣。”

黄溪听了心里不舒服:

“如果我的笑话不好笑,我可以改变它们。但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无法改变它们。”

有时在舞台上表演,看着观众哄堂大笑,黄曦会想:

他们是觉得这个笑话好笑,还是因为我是外国人而嘲笑我?

黄溪也有些疑惑,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回去努力工作,多做研究,多做项目,总有一天能够有所作为。

但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场演出,彻底改变了黄曦的人生。

02从生化医生到喜剧明星

2010年3月17日,黄曦用他的黄幽默感染了整个美国社会。

当年,美国广播电视记者年会的主办方看到黄曦在《大卫莱特曼秀》中的表演,打电话邀请他来白宫表演。

放下电话,黄溪以为自己在做梦。

此时距离年会还有两个半月。 在此之前,他从未写过政治笑话。 他开始对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后,他都会坐在咖啡馆里写一个小时的笑话,然后再去上班。 开车的时候他也会在脑子里想一些笑话。 晚上下班回家,我还要去俱乐部训练。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亚洲人却要站在白宫的舞台上给美国总统讲笑话。

黄曦能否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呢?

那天去演出的路上,黄曦的经纪人调侃他,你是在中国农村长大的,我是在美国最大的城市长大的。 现在我们两个在一起工作,这真是太神奇了。

黄曦的经纪人是一位在纽约长大的犹太人。 他很羡慕黄曦:

“你看,你可以当着总统的面取笑,但我最多只能带你去见总统。”

白宫年度新闻发布会是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包括阅兵、奏国歌和升国旗。

不仅有美国各大媒体,还有副总统、参议员、最高法院院长等各界政要到场。

黄曦是唯一受邀出席的脱口秀名人,也是第一位参加此次活动的亚洲人。

这场表演对于黄曦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搞砸了,可以说他的脱口秀事业就毁了。

黄曦在台上演讲了十五分钟。 起初,观众没有任何反应。 好在黄溪对自己精心准备了两个半月的笑话充满信心。 他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

他不仅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主流社会不为人知的移民生活,还以不卑不亢的态度调侃了在场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和未能到场的奥巴马总统。

黄的幽默是通过他平静的语气和有趣的动作实现的。

表演过程中,黄曦每次抛出观众认可的笑话时都会留下五秒钟的停顿,让观众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反思。 通常,这种停顿会成为笑话的一部分。

这种方式如今似乎已经成为脱口秀行业一贯的表演方式。

演出结束后,一开始还一脸冷淡的观众全部起立为黄溪鼓掌,副总统拜登还主动与他握手。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黄溪一直追求的梦想,现在隐隐约约地展现出它的力量。

这次演出后,黄曦在美国一夜成名。

各种演出邀请不断地发给黄曦,他的照片登上了各大杂志的封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张毫无吸引力的亚洲面孔。

很多人可能对黄溪放弃生化博士工作转行喜剧的做法感到困惑。

但黄溪的回答却让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黄曦表示,在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也让他了解了很多美国历史文化。

许多中国移民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没有受到重视,常常被忽视。 他觉得在美国的华人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没有幽默感,他只是想向美国人证明这一点:

“中国人可以这么沉默,也可以这么幽默。”

正当黄曦在美国事业如日中天时,黄曦接下来的决定却让很多人震惊。

那是一个周末,正在看电视的儿子突然跑过来问黄溪:“爸爸,你看我皮肤这么白,我是白人吗?”

黄溪愣了一下,这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

我在外面几乎都是用英语交流,用中文只能说基本的“你好”和“谢谢”。

黄溪咬牙:“是时候让他知道他的根在哪里了。”

2013年,黄曦放弃了在美国如日中天的事业,带着家人回到了中国。

03国内脱口秀节目《一代宗师》

当时,国内脱口秀领域没有人感兴趣。 2011年,黄曦出书,在国内做了大量的宣传。 中间他还做了一些脱口秀节目。 反响还不错。 黄曦觉得自己在中国应该也能做到。 有良好的发展。

但现实真的如黄溪想象的那么顺利吗?

2013年,央视邀请他担任《是真的吗》主持人? 黄溪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 不过,也有国内网友并不看好黄曦,称“黄曦只会用英语讲笑话”。

一个行业从零到一的过程是艰难的,黄曦在中国的脱口秀生涯并不顺利。

很多人不懂脱口秀,不相信脱口秀演员:“讲空笑话能成就什么事业?”

回国后,黄曦到处演出,希望尽快让更多人了解单口秀行业。

有一次,黄溪在一个院子里表演,旁边是妇女活动中心。 一些老男女听后都会举手。 黄溪见状一喜,心想终于有人对脱口秀节目感兴趣了。

然而,老人却站了起来,问道:“你觉得我的孙子该不该出国?”

还有人知道黄曦想拍话剧,就说他认识制片人,约在茶馆见面。

黄溪赶到,得知茶馆当天开业,才发现自己被骗去剪彩了。

后来黄曦经常举办线下巡演。 他愿意给刚起步的年轻人机会。 每次巡演时,他都会带上一名年轻演员,让他们发言五分钟。 能力好的发言15分钟。

2017年,黄曦创立笑声俱乐部,巅峰时期签约了40名演员。 他对演员没有任何限制。 他可以到其他地方去讲​​,他也允许其他地方的演员到这里来讲。

后来黄溪表演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人过来告诉他,他曾经在他的俱乐部里告诉过他。 黄曦颇为高兴。 毕竟,脱口秀节目越来越受欢迎。

他们当时还举办过培训班,很多现在流行的小果文化的人都在这里接受过培训。

后来,李丹公司制作的《脱口秀大会》名声大噪。 很多人都忘记了黄溪,甚至不知道黄溪的存在。

“黄曦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黄曦是不是不适合中国脱口秀节目?”

面对这些时常围绕着自己的疑问,黄曦既平静又无奈:“这没什么可说的,这只是那些没看过我表演的人的猜测。我并不总是巡演或拍电视剧。” ”

黄曦从2013年开始做线下巡演,通常有1200人,场馆爆满。

然而,2018年之后,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看综艺节目,很少关注线下的综艺节目。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习惯了线下影院、电视屏幕的黄曦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但对于黄曦来说,他还是更喜欢剧场式的沉浸式体验。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脱口秀最重要的应该是内容。 黄曦这几年看脱口秀节目,发现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谈论热门内容。 黄熙昌建议一些新人要把目光放长远,借借口快速获得关注只会限制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