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揭示当年上一次入世谈判中中美如何竞争与合作

2024-04-16 -

文字| 龙永图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非常困难和关键的时刻。

虽然中美关系这次遇到的困难有其特殊性,但中美关系中一些最重要的普遍规律仍然会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美两国坚持在游戏和竞赛中合作,这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我参与中国入世谈判多年,经历过中美关系的许多艰难时刻,有时甚至到了不归路。 但经过双方不懈努力,求同存异,最终,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山水无路,又一村花暗花。”鲜艳的花朵。”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我们在狭路上遇到了很多美国人,有时斗争非常激烈。 时任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的格林伯格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90多岁的格林伯格是美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也是美国伟大的企业家。 他领导的美国国际集团和友邦保险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保险机构。 他既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在与我们打交道时,格林伯格始终坚定捍卫美国的利益和美国企业的利益。 但格林伯格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他总是能够与我们进行谈判。 我们共同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结果。 他尊重中国,也尊重他的谈判对手。 当然,他也赢得了中国作为对手和朋友的尊重。

截至本文发表时,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 友邦保险于2010年在香港独立上市,随后正式与AIG脱钩,成为一家专注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保险公司。 团体。 2020年,友邦保险再次成为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排头兵”。 完成分改申请,成立友邦人寿,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批的外商独资寿险公司,实现了多年夙愿。 。

当前,世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 我坚信,即使在困难时期,中美两国也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谈判可以说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经历了无数的谈判博弈。

15年的入世谈判结束后,很多人经常问我一个问题:这15年的最后一轮谈判是什么时候? 你说的是哪里? 你在说什么? 谈判双方有哪些? 我觉得这些问题非常有趣。 但这些问题的答案却完全出乎意料。 谈判地点既不是在北京、华盛顿等首都,也不是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组织总部,而是在中国的商业大都市上海。 谈判内容既不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条款,也不是最难解决的农产品贸易问题,而是保险。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 谈判的形式既不是政府间谈判者之间的多边谈判,也不是双边谈判。 只有两个人在一对一地谈判。 中方是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外方是世界著名企业家、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 中国的世纪谈判结果是一场一对一的谈判,参加者不是双方政府代表,而是一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和企业家。 这在国际谈判中是罕见的。 可以说,在我参加的十几年的谈判中,这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一般来说,企业家是不能参与政府间谈判的。 那么为什么本世纪谈判的主角之一是企业家呢?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家呢? 这个故事还得从格林伯格说起。

格林伯格是美国企业家尤其是保险和金融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世界金融保险教父。 1953年进入保险业,担任美国国际集团(AI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至1989年。20世纪80年代末,格林伯格多次来华,来到上海,结识了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当时的上海。 1989年“六四事件”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不少外资企业撤离中国。 此时,格林伯格不顾美国政府的制裁,决定到中国投资,在上海成立了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从此,格林伯格与朱镕基总理成了朋友。 朱镕基珍视与中国的友谊,并尊重他作为军人。 二战期间,格林伯格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因此他拥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智慧和勇气。

来中国谈判_中国入市谈判经历了多少年_中国入市谈判趣事

中国入市谈判经历了多少年_来中国谈判_中国入市谈判趣事

随着中国入世谈判的深入,服务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讨论中国保险业的开放时,我们保险界的同仁原则上同意开放,但我们有所保留。 他们认为,人寿保险涉及千万中国老百姓的人身和社会保障。 寿险公司应以中资公司为主,不允许外资控股。 因此,在谈判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中方必须持有寿险合资公司51%的股份。 1999年11月15日中美谈判最后时刻,为了达成一揽子协议,中方做出让步,同意双方各持有51%的股份。 50%的股份。 但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的寿险公司分公司是100%全资控股企业,这与我国加入WTO后保险领域的约定明显不符。

友邦保险的独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大问题。 必须面对很多具体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友邦保险的全资分支机构能否保留? 如果友邦保险继续扩大在华业务范围,能否设立更多全资寿险分支机构? 这些问题困扰了中方谈判代表,也引起了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甚至美国其他保险公司的关注。 他们都认为友邦保险不能成为中国入世协议的例外。 AIA的独资企业问题必须解决。 不过,格林伯格认为,友邦保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就已经设立了全资保险分公司。 根据法律中所谓“祖父条款”“不再追溯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精神,友邦保险独资公司可以是一个例外。 他想再次证明自己确实是一名战士,他想为此而战。

2001年4月,格林伯格来到北京,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议。 他会见了时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并提出用祖父条款的原则来确保中国的独资寿险公司能够继续下去。 他不仅要求保留友邦保险已设立的上海分公司,还让中方承诺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继续扩大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业务范围。 在当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议后举行的宴会上,他多次向朱镕基提出利用祖父条款解决友邦保险的问题。 朱镕基并没有过多关注,只是重申了中国政府的最新立场。 根据最新谈判结果,给予友好国家超国民待遇是不可能的。 朱镕基的表态让格林伯格非常愤怒。

2001年5月4日,格林伯格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措辞非常强硬的信。 他认为,朱镕基总理的表态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困惑和失望。 他表示,他是中国获得最惠国待遇最坚定的支持者,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是无与伦比的。 朱镕基的态度改变了中方的承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总之,这封信的结论就是朱镕基总理失信了。 格林伯格的信直到5月底才被朱镕基宣读。

五月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朱镕基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让我立即去总理府。 我一进办公室,就发现朱镕基总理的表情非常严肃。 他把信摔在桌子上,对我说:“永土,你看,格林伯格竟然用如此无理取闹的语气给一个国家的总理写信,这种态度让人无法接受。我再也见不到这个老人了。” ” 我很快地读完了信的内容,感到很尴尬。 朱总理最后说道:“反正我也不会理他,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我离开首相办公室,开车回到我的办公室。 但还没等我回到外经贸部大院,秘书就打电话说,总理要我立即回他的办公室。 这次回到总理府时,朱镕基总理似乎已经消散了。 他平静地说道:“勇图,毕竟老先生为中美关系做了很多好事,毕竟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格林伯格的“你应该和中国保监会讨论这件事,想办法解决。”我向总理保证,我会尽力处理这件事。

后来大家讨论说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不能“保密”,因为它涉及到欧盟和很多其他国家。 所以大家觉得,无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都应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中提出来,不能放任不管。

2001年5月,距离中国召回工作组第十七次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 完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的起草工作,该报告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 当我们起草了这份长达数百页的法律文件并得到各国的原则一致后,令人惊讶的是,这份长达数百页的法律文件只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AIA的问题。问题。

企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障碍。 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对祖父条款的理解。 中国、美国、欧盟等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 看来这将成为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个难点。 当时没有人预料到这一点。

2001年6月,中国工作组第十七次会议上,当中国即将结束长达15年的谈判,即将完成中国入世谈判时,中国正在与美国、欧盟起草工作组报告以及其他数十名成员。 当这本书定稿时,格林伯格仍然对这一条款提出了突出的问题。 这显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在2001年9月中旬的第十八次工作组会议上就友好关系问题达成了妥协文本。这个文本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句话:第一,确认分支是母公司的衍生公司,而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 二是在此基础上,中方将按照中国服务贸易优惠减让表批准设立分公司; 三是遵守最惠国待遇。

外行人读完这段话后,不知道这段话在讲什么。 这绝对是一次经典的外交妥协,因为这段文字表达了三方的立场,但结果却没有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第一句是美国要求的案文。 美国从法律角度阐述了设立分支机构的一般法,并要求按照该法自动批准设立分支机构。 这也意味着友邦保险在法律上可以继续设立全资分支机构。 机制。 第二句话是中方的要求,即审批必须符合中国的服务贸易优惠减让表,而这个减让表明确规定寿险外资企业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这符合中国的底线。 最后一句最惠国待遇是应欧盟要求增加的,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可以平等享受其他保险公司的待遇。 这确实是艰苦外交谈判的结果,充分体现了“谈判是妥协的艺术”这句话。 这一妥协表达了各方的立场,最重要的是,各方达成了暂定协议,搁置格林伯格的担忧。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时刻,中美欧在日内瓦达成外交妥协。 这种妥协可以说避免了格林伯格所关心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整体获得通过,中国是最大赢家。 。 欧盟等国家也很高兴,因为他们得到了文本中最重要的保障,那就是最惠国待遇。 美国政府也对这份法律文件中的祖父条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今后在世贸组织中与中国提起诉讼,争取友好国家的利益奠定了基础。 当大家为日内瓦达成协议而欢欣鼓舞时,只有一向务实的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清楚地意识到格林伯格从这份文本中没有得到什么。 对于友好国家面临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 对此,格林伯格不可能同意。 她担心格林伯格从这条短信中得不到任何信息,她觉得自己应该给他一个解释。 因此,9月中旬日内瓦会议刚结束,吴仪就从北京发来电,要求我立即从日内瓦飞往纽约接受采访。 格林伯格,解决盟友的具体问题。 我当然按照吴仪的指示要去纽约,但因为2001年“9.11”事件刚刚发生,纽约一片混乱,所以我没有去。

果然,格林伯格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商人。 读完这段复杂的法律文本后,他知道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他当然退出了。 一怒之下,他要求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写信给中国政府。 9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致信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讨论格林伯格的担忧。 信中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终一揽子协议中,根据祖父条款的精神,包括已在中国设立的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加入前的所有权利和经营级别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佐利克在信中用明显的威胁语气写道:在国会即将审议永久最惠国地位期间,中国履行这一承诺的情况将受到特别关注。 重要的是,佐利克敦促中方尽快与格林伯格开始讨论这一问题,以获得美国政府、国会和业界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 最后,他还希望中方果断解决这一问题。 石广生部长回信佐利克,表示欢迎格林伯格访华并听取其看法。 信中还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友邦保险将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亚太经合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也谈到了格林伯格关心的问题,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讨论。 然而,原则的讨论对格林伯格来说并不重要。 当美国政府采取相对强硬的态度,要求中国与友好国家进行对话时,格林伯格以其敏锐的政治直觉认为有必要说点什么。

格林伯格决定趁11月初在上海参加市长顾问会议的机会亲自解决这个问题,但他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必要的氛围。 10月4日下午,友邦保险驻华盛顿高级代表会见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请杨洁篪大使转达格林伯格给朱镕基总理的信。 这封信实际上是一封道歉信,格林伯格在信中写道: 最近我注意到,我给你写的那封信(指5月4日的信)被认为是不友好的。 虽然信息准确,但我希望您理解这不是我的本意。 从我们第一次见面起,我就将你视为好朋友,无论世贸组织问题最终如何解决,我都将永远将你视为朋友。 如果您认为我的信有任何冒犯,我真诚地道歉。 我非常尊重你,我不可能对你说任何不尊重的话,做任何不尊重你的事。 我非常希望有机会亲自表达这些话。 我随时准备去北京。 目前,我计划11月初赴上海出席市长国际工商领袖咨询委员会会议。 我愿意在您方便的时间与您会面。

在这封信中,格林伯格以政治家的智慧提出:朱总理,我认为9.11袭击给我们两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但它们很可能推动美中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性阶段。 格林伯格的信促使我们在中国很快就会面临格林伯格提出的这一具体挑战。

应对这一挑战并非易事。

在9月中旬的日内瓦会议上,谈判代表做出了如此模糊的外交妥协,没有解决任何具体问题。 格林伯格不会接受。 格林伯格需要中国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访华前,10月25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瑞德专门会见了我。 除了讨论其他问题外,他还强调格林伯格即将访华。 美国大使请我转达格林伯格的信息。 日程。 他于10月29日下午抵达北京,希望30日会见中国领导人。 里德大使建议中国可以解决格林伯格的担忧。 10月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委员吴仪会见格林伯格。 会议气氛非常友好,大家畅谈了中国友好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 同时,他们希望格林伯格以大局为重,不要纠缠于这些细节。

格林伯格当然非常高兴能够会见朱总理和吴仪国务委员并进行友好交谈。 但作为一名商人,格林伯格想要具体的成果。 在会见朱镕基总理时,他提出四点建议。 经保监会分析,这四点建议普遍不能接受。 第一个尤为重要,就是将现有的上海分公司升级为友邦保险在中国现有和未来的机构——友邦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将成为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不过,经过研究,我们准备考虑格林伯格提出的最后一项: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应多批准几家友邦保险分公司。 格林伯格提议设立 8-10 个分支机构。 这确实是一个“狮子的开口”,因为这个想法是考虑批准一两个以上的分支机构。

11月初,格林伯格抵达上海,朱镕基总理决定请我去上海与格林伯格解决他的四点建议。 11月3日,我在上海会见了格林伯格,会议在美国国际集团投资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 这家酒店有一间以格林伯格命名的套房,叫做Suite。 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后一次谈判的地点。 格林伯格很高兴地在套房里欢迎了我。 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 的问候。 但当我们最后开始讨论他的四点建议时,我一一说他的建议总体上不切实际,因为它们违反了中国现行的法律。 但我说,受朱镕基总理的委托,我愿意讨论他在中国再设立几个分支机构的建议。 我们讨论了很多,提出了很多城市,最后同意在广东设立两个分公司,即江门和东莞。 但我告诉他,这一切都需要最后的确认。 此外,关于设立分支机构的问题,他提出在北京、大连、苏州设立分支机构。 但我说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同意积极考虑,但决定权不是我的。

丽思卡尔顿酒店恰好距离上海市政府不远。 会议即将结束时,我问格林伯格先生是否可以休会,因为我需要就一些问题请示北京。 我从丽思卡尔顿酒店前往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的办公室。 徐匡迪市长办公室里有直通北京的电话。 我用这个电话向朱总理汇报了情况,并得到了朱总理的批准。 有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 我向格林伯格转达了朱总理的意见。 格林伯格对此感到高兴。 他说:我们就在这里说吧。 我知道你在中国做某事需要办理很多手续。 我会听你最后的电话。 通知。 谈判非常愉快,临走前格林伯格紧紧地拥抱了我。

确实,对于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套房来说,如果酒店知道这次会议的意义的话,就应该在套房里放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龙永图和格林伯格在这个套房里接受了采访。 召开会议,最终结束了中国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

后来我回到北京,几天之内又直飞多哈,参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签署。 格林伯格确实把时机把握得很好,因为中方11月11日在多哈签署的协议将于12月11日生效,中方的所有承诺都可以在12月11日之前被祖父条款涵盖。我和格林伯格在丽思卡尔顿酒店的讨论,可以视为中方按照祖父条款原则同意的,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质疑。 从多哈回来后不久,我就接到了格林伯格的电话请求,以最终确认上海会谈期间的问题。 这时,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巴德尔大使也打来电话,希望我们能尽快与格林伯格通话。 11月21日上午,我和格林伯格通话,告知我们,除了广东江门、东莞两个分公司外,还可以批准我们在另外两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如果盟友坚持留在北京,就必须放弃大连或苏州。 格林伯格听后表示,将请其高管研究答复。 半小时后,格林伯格再次打来电话,表示接受中方意见,同意放弃大连。 他希望按照中方提供的开业时间表,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在苏州设立中心分公司。

与格林伯格关于盟友如何从祖父条款中获得具体成果的谈判就此结束。

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格林伯格一直受到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格林伯格被授予“友谊勋章”。 应该说,中国入世谈判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在这次友邦谈判中,我们看到了中方尊重现实、尊重规则、信守承诺的精神。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对待朋友和伙伴的开放、真诚、务实的态度。 对于格林伯格这样的企业家来说,他们也会看到,只要外国企业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尊重中国的基本国情、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基本的市场规律,就一定能够享受到中国不断扩大的发展机会。开放。 股息。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今天我们回顾格林伯格在中国入世谈判中的经历,坚定我们的信心,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世界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

世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 格林伯格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故事,成为中美博弈与合作的佳话。 这让我们感到温暖,世界的未来依然光明。

作者龙永图是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