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爆发后,网上买药正成为新趋势

2024-04-30 -

网上购药需求旺盛

调查显示,疫情发生后,网络购药用户数量增长16.86%。 80.65%的受访者选择线上渠道,因为“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购买”。

“我一般都会选择在网上购买眼药水等常规药品,一键下单,送货上门,省时省力。” 江苏省苏州市居民王庆平时工作很忙。 经朋友推荐,她开始尝试网上买药。 。 “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总觉得去实体店买药比较实用,不太习惯在网上买药。尝试了几次后,发现真的很方便。”就像叫外卖一样,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下单。” 王庆说道。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上药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消费者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打开网站或APP即可。 一些过去只能在医院或线下药店才能买到的药品很快就能买到。 通过物流公司交付给消费者。

2月下旬至3月初,浙江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53.15%的受访者曾在网上购买过医疗用品。 疫情发生后,网络购药用户数量增长16.86%。 选择线上渠道的主要原因为:“购买方便,无需特意出门”占80.65%,“物流方便,送货及时”占51.34%,“品类丰富,选择空间大”占43.01% 。

阿里健康副总裁、药品事业部负责人王强表示,网购药品的优势在于高效、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药品可及性方面,电商具有集中供应、品种齐全的天然属性,弥补了实体药店药品有限的短板。 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在线购买药品并送货上门,也可以购买当地零售药店不方便购买的药品,降低交易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网上药店节省了房租、人工等成本,其销售的药品比实体药店便宜。 “实体药店买药中间环节很多,但网上药店大多直接从厂家拿药,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 河南省郑州市一家药店销售人员马耀说。

北京好药房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丁丁告诉记者,网上药店最初是从销售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开始的。 后来,消费者会在网上购买常见的保健品。 疫情发生以来,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病、精神失眠等慢病药物线上需求大幅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4亿。 王强认为,疫情期间,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治疗药物的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癫痫等慢性病患者面临购药困难。 医药电商为他们提供了便捷购买药品的新途径。

线上服务正在优化

通过网上处方、“网上订购、店内取货”或网上配送等方式,帮助患者以更经济的方式获得药品销售服务。

近日,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的福建省福州市廖女士,通过智能手机轻松在指定药房“云药房”下单,并结算了医保在线的。 她在大约半小时内收到了常用的降压药。

近日,福州市推出了“云药房”平台。 对于已登记特殊病种并有近6个月医保门诊药品结算记录的高血压、糖尿病参保患者,如需续配长处方,可以选择合规接入的“云药房”。福州医保处方流通管理服务平台。 “云药房”依托线下实体药房,为患者提供“网上订购到店取货”和“网上订购到店配送”双渠道服务,供患者续药。 。

专家表示,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加快探索“互联网+”药品供应服务,逐步落实长处方政策。 通过“网上订购、店内取货”或网上配送的方式,帮助患者以更经济的方式获得药品销售服务。 预计未来更多城市和医院将推广网上复诊、处方续药、药品购买、医保直达等服务。

张丁丁介绍,根据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实行特别管理措施。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管制药品不得在网上销售。

《药品管理法》部分解除了网上销售处方药的禁令。 患者只要能提供真实有效的医院开具的处方,并经过药师认证,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此外,互联网医院的正规医生还可以为回访患者开具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处方。

易观分析数据认为,受线上处方药合规性、医保等政策融合、医药电商与医院等机构联动、医药电商等因素影响,医药电商有望快速增长。消费者对医药电商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 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756亿元,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驶入发展快车道,医药电商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医药电商的流程、供应链资源、技术等不断调整升级,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协同、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建立了完整的业务闭环。 可凭借自身技术、运营、资源整合等优势,为医院、医保定点药店提供服务,推动网络药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

“互联网+”的应用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也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线上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越来越多的线下连锁药企正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互联的信息管理平台,与客户开展业务活动。 线上信息共享和互动服务,实现线上订购、线下送药,方便患者通过零售药店APP、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购买药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药品并获得专业服务。 制药服务。

冷笑话有梗_冷笑话剧本_十万个冷笑话台词

标准化开发尤为重要

不仅要加强对处方药销售的监管,还应对医生、药师、处方人员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我经常在网上给自己和家人购买维生素片、钙片等保健品,还有一些常用药品。” 北京某银行员工邵梅是网上药店的常客,对网上买药很熟悉。

“大多数网上药店都会在首页显着位置或者药品介绍部分展示营业执照等信息。药品介绍比较详细,可以清楚地查看相关的禁忌症、适应症、使用说明等。您可以还看到其他用户对药品的详细评论内容。“邵梅说,她也遇到过一些影响消费体验的事情,比如同一种药在不同网上药店的价格差异,以及服务态度等。”一些网上医生的专业水平并不理想。

网上药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药品不是普通商品。 它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标准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药品管理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只能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配制、购买和使用。 大多数处方药是在医院购买的,患者也可以在药房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医生开具的处方,并且已经过药房执业药剂师的审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卫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林认为,网络药品尤其是处方药销售的关键在于处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处方药网上销售不仅指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和销售处方药,还包括处方的开具、审核、审核,以及处方药的储存、运输和售后。 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处方药销售的监管,还要对医生、药师、处方人员等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从而形成全流程、全环节、全链条的监管。

王强表示,网络医疗物资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制定各项安全防控措施,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互联网医生和执业药师资质真实性的监管,通过互联网医生跟踪问诊处方、药师审核用药合理性两个环节保障用药安全。 在平台防控机制建设方面,可以建立合理用药体系,如通过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重复用药、互动等功能模块,逐步引导用户合理购买药品,医生合理诊断和治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