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侯宝林!经典笑话和他的艺术人生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掌上文艺微刊
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满族,天津人,大陆相声艺术家,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
1929年随严泽夫学习京剧[11]。1935年在鼓楼市场露面卖艺,后又回到西单商场唱相声二黄。1939年开始投靠师父朱阔权,在天桥新民茶馆首次正式表演相声。1949年7月2日出席中国文艺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首次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表演相声。1955年1月,侯宝林的相声《夜行笔记》获中国曲艺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曲艺作品奖”。1956年2月11日,参加中央新闻纪录片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1960年7月22日,出席北京第三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 曾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74年8月被毛主席提名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7月正式宣布退出舞台,潜心研究相声艺术。1982年4月赴香港演出。1987年3月24日在北京出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并任主席团委员。
1993年2月4日14时42分,侯宝林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6岁。
侯宝林创作和表演的相声发挥了讽刺艺术的作用,提高了相声在艺术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大多能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侯宝林除了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小品外,还对相声、曲艺的起源、原理、规律、艺术手法等进行了理论研究[24]。他撰写和合作撰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的起源》《戏剧杂说》《醉话》等专著。
60年的艺术生涯中,侯宝林潜心研究和发展相声艺术,给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他和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让相声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侯宝林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后来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许多著名相声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
侯宝林被尊为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相声大艺术家。在他76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孜孜不倦、开拓创新、潜心创作、扎实研究,使相声成为人们喜爱、可以追随、可以向世界展示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相声协会主席姜昆评)
侯宝林虽然幼年辍学,但严谨求学的态度,使他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成为著名的语言艺术家。(《乌蒙报》评论)
侯宝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从旧社会“画壶走地”的说唱艺人转型为新中国的相声艺人;他大胆创新,倡导文明风气,让相声从剧场走向风雅殿堂、走进千家万户。他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军人物;他尊重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被人民亲切地誉为“幽默大师”。 (新华网评论)
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低下,被迫靠低级的利益和感官刺激维持生计,所以旧相声里含有很多糟粕。侯宝林在当时的环境中能洁身自好,坚持不“俗”、不穷、不打、不骂,靠有趣、文明的相声生存发展。学相声唱戏叫“流火”,侯宝林的相声是公认的流火高手。他天生好嗓子,从小就有京剧底子,学习上当然有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一点一滴积累,有条不紊地磨练技艺,成功水到渠成。(央视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