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年轻·前线故事】王萌萌:扎根江淮流域的“可爱书记”
王萌萌近照资料图片
【奋斗者年轻、前线故事】
“算了!你还能在我们西孔村呆几年?你不过是来给自己的简历镀金一下,以后混日子罢了!”2013年,刚刚毕业的王萌萌来到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担任村官。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她还没把“节水农业”的设想说完,村里的“老王”就站起来,像机关枪一样开始批评她。
王萌萌的脸一下红了,她刚从学校毕业,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她眼含热泪,小跑着走下舞台。
回到办公室后,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鼻涕眼泪地向村支书哭诉:“我们村缺水,没有办法,只能搞节水农业。你看隔壁长丰县种草莓的农民,平均每亩收入过万元。我们村就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只挣几千元……”
“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也没盖过什么大厦、开过什么车,怎么会相信你一个小女孩说的话呢?”村支书对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他鼓励王萌萌:“你年轻,有活力,又有文化,有想法就去干,我全力支持你!”
老王说的不无道理。西孔村位于江淮分水岭上,当地有句民歌唱道:“洪水滚滚而下,山上一滴水宝如油。”村民看得见水,却无法利用,更谈不上发展产业。
一定要熬过这个“背”!王萌萌一想到“你就是来给自己镀金的”这句话,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既然你不信,那我就给你看看!”
王萌萌用自己凑的钱租了200亩地种草莓。为了避免和邻县同品种,也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她跑遍了周边几个省的草莓基地,终于在浙江找到了好苗。然而别人种得很好的苗,到了西孔村,却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有的枯萎了,有的死了。王萌萌一个人蹲在温室里哭。
擦干眼泪后,王女士向农业专家请教,得知是草莓在运输过程中受了热,在专家的指导下,王女士决定自己种苗,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看着草莓一天天长大,她心里高兴极了。
没想到,最后销售却成了问题。草莓不耐运输,必须在成熟前采摘,否则拿到市场上没几天就会损坏或烂掉,卖不出高价。王萌萌又交了一笔“学费”。
她拉着半卡车卖不出去的草莓回村,坐在车厢里,又一次泪流满面。
“你看我怎么说呢?”“老王”有些自豪的说道。
王萌萌听后有些灰心,但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在总结了第一年的坑之后,第二年就成功让200亩草莓实现了盈利,王萌萌终于扭转了局面。
“这小姑娘真赚钱!”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包括“老王”在内的村民纷纷向王萌萌请教。在王萌萌的带动下,村里的草莓大棚由点连成线,加上西瓜、葡萄等各类经济作物,专项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
王萌萌还创立了西孔村“安围”品牌,引导村民利用乡村旅游发展采摘园、餐饮、民宿等。“你看,周末城里人来我们村,就像赶集一样。”如今,“老王”已经成为西孔村产业的头号代言人。
一晃两年过去了,2015年,服役期满的王萌萌第一次有机会回到城市,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村里的产业才刚刚起步,她怎么能放弃呢?
“你能坚持几年?”王萌萌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坚持了四年。四年时间,西孔村特色种植面积从0跃升至30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落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当年爱哭的“小姑娘”成为大家信赖的“可爱书记”。
2018年,王萌萌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孔村出了个萌书记”的消息越传越远。企业不断开出诱人的高薪,有的单位许诺随时可以上任的重任,但王萌萌全部放弃了。脱贫攻坚正处于最后的冲刺期,村里的事情多得是,一天不够,要当三天来算,怎么能放下呢?“我本来就是农村人,对土地的感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2021年,王萌萌调任九子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达到122多万元,位居全县第一。她的下一个目标是200万元。
见证江淮分水岭:王萌萌从别人眼中的“金牌村官”蜕变成脚踏实地的“扎根书记”。
五月的一个周末,天气越来越热。检查完防疫检查站,王萌萌摘下草帽,刘海被汗水粘在额头上,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回到办公室,几组村民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候。“我们就信孟书记!”
(记者 丁一鸣 常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