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韩寒和郭敬明谁更能代表中国年轻人?
【编者注】
美国杂志《新共和》网站发表文章,重点介绍韩寒和郭敬明导演的两部电影。文章称,韩寒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忙碌而又不安的那部分;而郭则代表了功利、放纵的另一部分。当韩寒感叹中国道德沦丧的时候,郭却直面这种道德沦丧,并从中发现了商机。
以下为文章整理:
2014年6月19日,韩寒首次执导的华语冒险喜剧《时空尽头》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该片于今年7月24日隆重上映。张欣妍 澎湃新闻摄
2014年8月14日,郭敬明亮相上海书展,引起众多书迷的关注,甚至排队两三个小时。澎湃新闻 图片
来看看今年夏天中国两部大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些场景。
《又见》是年少成名的作家韩寒执导的一部冒险公路电影。两位男主角讨论了当今中国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电影中,为了体现这一主题,男主角从地上抓了两只青蛙,把它们扔进锅里,然后开始加热。随着水温升高,青蛙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跳出来。 “这就是现实,”他解释道。然而,他的朋友却突然拿起锅盖,猛地盖上,说道:“不,这就是现实。”
《小时代3》是几乎同时期的年轻成功作家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的最新电影。它讲述了四位女主人公陪伴富有的老板前往罗马的故事。片中,四位女主角疯狂自拍,夸张大笑,不断重复英文单词“罗马”。
中国文化观察家经常将韩寒和郭敬明从学生时代起进行比较。两人都在三十出头从作家转型为导演,并取得了类似的成功。他们的竞争类似于作家诺曼·梅勒和戈尔·维达尔之间的竞争,如果后两者是为中国年轻人写青少年小说的话。十几年来,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高中时,他们都曾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在二十一岁生日之前,他们都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他们被誉为80后的独特声音,而且都是同时辍学的。他们出版的书籍销量超过一百万册,并发行了流行音乐唱片。现在,他们都搬上了大银幕。
然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说韩寒是一个经常顶撞老师的自负青年,那么郭敬明则更像是一个默默躲在教室角落写粉丝文学的多愁善感的孩子。韩寒的小说批评了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思想的压制。同时,他还用讽刺的方式嘲笑中国的官僚制度。郭敬明的小说主要描写中学生的爱情故事,或者是一群“背上名牌包、穿高跟鞋”的上海富家女青年的生活。在他唯一的一部小说中,他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冰冻世界中的王子为保住王位而奋斗的故事。从个人形象上来说,韩寒给人一种反抗生活的坏孩子的感觉。他是一名职业赛车手,也是很多女性心目中的完美情人。相比之下,郭敬明就更有女人味了一些。 (韩寒曾直言自己和郭敬明是“男女之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寒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忙碌而又不安的一部分;而郭则代表了功利、放纵的另一部分。当韩寒感叹中国道德沦丧的时候,郭却直面这种道德沦丧,并从中发现了商机。毫无疑问,郭敬明在商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两人都清楚对手的市场价值。韩寒在2009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郭敬明:“除了钱比他少,我什么都比他好,郭敬明输出的价值观很便宜。”此外,他还指出,郭敬明的东西可能只会吸引90后。力量。在韩寒发表“我是男人/郭是女人”的评论后,郭敬明表示不相信:“我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说这样的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 2006年,当郭敬明陷入抄袭事件时,韩寒就攻击郭敬明的粉丝,称他们“太愚蠢太天真”,盲目崇拜偶像。郭敬明在博客中回应:“我就是我,我的读者就是我的读者,不要因为讨厌我就讨厌我的读者。”很多粉丝都在谈论韩寒和郭敬明的比赛。有人合成了一张他们手牵手穿过商场的照片。还有人根据这两个人创作短篇言情小说。近日,当两人被问到能否成为朋友时,郭敬明表示:“我的朋友很少。”
除了进一步提高身家之外,两人的新电影并没有改变“韩国对峙”的局面。不仅因为电影比创作更赚钱,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来辩论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完全不同的理解。 (韩寒称赞中国一大批年轻导演,其中可能包括郭敬明,使他的电影成为可能。)现在,韩寒和郭敬明之间关于中国年轻人情感和理智的争夺战已经不只是遥远的事情了。互联网上,也遍布全国各大影院。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年轻人被迫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做出选择。
《时之尽头》是一部表达精神追求的电影。本片延续了韩寒一贯的写作风格,以无害的公路电影为载体,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觉醒。电影一开始,三个好朋友挤进一辆破旧的越野车,打算从东极岛开往中国西部,出发前拍了照片。在西行途中,他们遇到了几个二三十岁的人,他们的梦想被现实生活摧毁了。包括一名孕妇希望通过非法手段骗钱出国生子;一个不希望成为片场替身演员的普通女孩;一名旅行者乘车希望摆脱女友去世的阴影。讽刺的现实通过大小姐叔叔(贾樟柯饰)的一句话来表达:“小孩子只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接二连三的背叛和失望让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开始质疑自己的梦想。梦想,并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一个人对现实的残酷表示愤慨,另一个人则选择理解而不是评判那些半路出现的盗贼和歹徒。影片最后,当这些年轻人看到再次出发时拍摄的照片时,只看到了他们的脸,各自的五官都消失了。这部电影是对中国社会冷酷无情的反应,但令人惊讶的是,北京剧院的观众大多是约会的年轻情侣。
《小时代》系列更像是《欲望都市》,只不过不涉及现代职业女性的内斗和与性有关的话题。 《小时代3》的剧情沿袭了《小时代2》的发展——四位好姐妹去罗马度假。四位女主角分别是一家高端时尚杂志社的总监助理、一位公司继承人、一位时装设计师和一位创造喜剧效果的无忧无虑的运动员。整个剧情以女主角之一的男友是否幸存为线索展开。先是男友突然去世,然后突然莫名其妙地以整容后的金发男模出现在林晓的工作场所。影片虽然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但用奢华的明星、轻快的音乐、视觉效果强烈的蒙太奇弥补了这一点。电影的主旨是体现四位女主角之间的友谊,但电影中的人物和对话乏味,导致整部电影没有很好地体现主旨。这部电影偶尔会对其内容和方法提出质疑,但也仅限于此。
《小时代》系列的支持者声称,这些电影非常准确地描绘了中国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的年轻人,特别是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的愿望。他们不能像韩寒那样愤世嫉俗,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然而,《小时代》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注重剧情、对白、导演、舞台、灯光、摄影、表演,而忽视了价值观的表达。
《我们还会相见》细腻地呈现了有志气的中国年轻人形象。影片中的人物大多是文艺青年(作者特意用汉语拼音:,翻译注释),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常常感到迷茫和不满的年轻人。在他们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并不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通行证,而是一个不确定的承诺。他们知道金钱买不到幸福,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幸福。比起在工厂工作,他们更喜欢旅行、拍照、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7月,《小时代》超越《小时代3》成为票房冠军,但郭敬明电影的总票房更胜一筹。这个结果归功于《小时代》系列的前两部电影。事实上,《我们又见面了》走进院线,是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标志。这部电影绝不是一部杰作。韩寒过于依赖失态和简单的镜头剪辑来创造幽默效果。 (一开始,一个角色严厉地拒绝离开驾驶座,而下一个镜头,他就坐在了乘客座上!) 影片的对话不自然,音乐做作,说教的语气生硬。但不得不承认,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即使这样说有点贬义。对于那些年轻情侣来说,看这样的电影比再看一遍《小时代3》更好。发布会上,韩寒非常谨慎,没有对这部电影发表任何声明,只说这是一部公路电影。但我再说一遍,伟大的《逍遥骑士》只是一部公路电影。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媒体工作室林浩明编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