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端到端自动驾驶“遥遥领先”的谎言,说实话是有代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与人说话,与鬼说话”成了情商高的标志。尤其是在职场、商业领域,如果你不懂得如何高情商地表达自己,只能说真话,往往只看两集就去拿饭盒了。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7月4日,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大卓智能CEO顾俊利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表示,特斯拉不仅是全球智能驾驶的“第一标兵”,中国商业级领先品牌。赶超同行的目标,其研发进度领先国内智能驾驶1.5-2年。
此言一出,古俊里立即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很多人认为,作为奇瑞智家的掌门人,谷君丽想要怪罪所有人,也想怪罪自己,打合作伙伴华为的脸,这是不厚道的。
承认差距真的那么难吗?说实话,说实话确实不能警醒业界。这是你从中获得的唯一收获吗?
8月16日,在第四届沉阳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锡禅再次说出了实话:“国内车企都在讲端到端,但现在谁有端到端宣布?等量产了,就别买他的车了。”
他认为,端到端的感知或者分段的端到端在中国已经实现,但现在与特斯拉相比,国内企业在数据量和AI训练算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特斯拉。 。
不知道有多少坚信中国自动驾驶汽车“遥遥领先”的粉丝会被朱锡禅教授的话击碎。
目前中国汽车的智能化有点像炼钢。不管有没有,大多数中国车企都要讲“端到端”,甚至拐弯抹角,一定要和端到端相关,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落后、无力的。与时俱进。
自2024年1月特斯拉FSD V12版本发布以来,特斯拉开创的端到端创新不仅让特斯拉,也让中国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现实。
在接下来的七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中国车企和自动驾驶供应商仿佛都得了武功秘籍,学会了“龙十八掌从头到尾”。从华为、理想、小鹏、蔚来,到长城、极氪、比亚迪、上汽智极等,都是端到端的。
那么中国车企的端到端技术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是完整的降龙十八掌吗?
图森未来前创始人侯小迪表示,端到端仍然是一个需要工匠大师手工打磨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完全输入信息并输出结果的自动化工厂。它需要“喂”数据进行训练,然后继续迭代地训练和测试。
可见,数据、算力和算法是决定端到端能力占比的关键。
首先,看数据量。特斯拉在美国已售出超过170万辆汽车,这超过170万辆小白鼠将源源不断地喂给特斯拉的算法。
参照玩法,只有训练数据达到一定量后,才会发生跨越式的质变。我们将其理解为人工智能的基因“突变”。
朱锡禅教授表示,华为鸿蒙智行和理想汽车能提供数据增量的车型总数不足100万辆,其他品牌的数量更少。
比亚迪虽然销量巨大,但和丰田一样,能提供训练价值数据的车型比例可能还不到1%。
在数据多样性方面,特斯拉在中国、美国、欧洲三大主要市场的均衡覆盖,让其数据质量远远超过只能在单一市场训练的中国竞争对手。
其次,我们看计算能力。特斯拉的Dojo超级计算中心到2023年将拥有多达35,000个计算资源。据马斯克透露,到今年年底,特斯拉将拥有85,000个芯片,用于训练人工智能。预计到今年10月,Tesla Dojo总算力将达到100。
然而中国车企却很难购买,只能使用算力较低的替代品。根据公开数据,小鹏汽车的算力为2.0,华为约为2.0,长城自建的超算中心总算力为1.0。
这个差距远不是100分和60分之间的差距,而是100分和10分之间的差距。
因此,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奇瑞副总裁顾俊里和同济大学教授朱锡禅可能只是随口说出了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的常识。中国遥遥领先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可能更多是一个营销噱头。
或许更专业的用户会说,我们走的路线和特斯拉不一样。特斯拉是纯视觉,而我们采用的是激光雷达+视觉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7月初,国内第一家推广激光雷达的公司小鹏汽车宣布,第四季度将推出小鹏P7+,转向纯视觉路线,放弃激光雷达。 8月26日,余承东宣布将于8月26日推出文杰新款M7 Pro,同样采用华为纯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曾经被很多人鄙视的“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又回来了。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端到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将彻底扼杀激光雷达的商业前景。那些花高价购买激光雷达版本的用户可能会变成彻头彻尾的抱怨。
需要培育端到端技术。它需要每天汲取各种数据养分,并不断修正,才能成为能够推进自动驾驶的终极技术。现在大多数声称拥有端到端入职培训的品牌都希望你花钱成为他们培训系统的小白鼠,而不是让你花钱直接享受这项技术。
特斯拉FSD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与电动化时期的特斯拉相比,更加智能的特斯拉会成为更大的鲶鱼来推动中国已经“遥遥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吗?进展如何?
何小鹏表示,大洋彼岸正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赛道上竞速,但国内科技企业在销量排行榜上依然名列前茅。
我们希望真正有实力的中国车企能够摆脱对价格、成本、销量的关注,从创新和底层技术的角度应对特斯拉FSD的冲击。
一味地攻击说真话的人,显然不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开放的心态、承认差距、理性看待差距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