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千年,带你领略故事全新诉说的魅力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
微风掠过青翠山峦,人们仿佛伫立在亘古不变的泰山风光里,凝视着雄浑壮阔、扣人心弦的景象,刹那间,跨越千秋万代的岁月浸润心田,既感到震撼又充满柔情,让人痴迷忘返。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依托泰山这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山水风光,围绕泰山文化构思,将自然美景、封禅仪式、民间习俗等元素有机结合,制作成时长70分钟的实景表演。这项演出持续了16年,如今已是泰山游览的代表性活动。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改版升级后的演出现场。陈阳摄
自2024年岁末,泰安市着手实施《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深度革新计划。历时半载悉心雕琢,该节目于2025年5月1日成功举行首场演出。新版“封禅大典”在五一假期期间,观众数量较去年同期提升39%;经济收益增长幅度达到57%。至7月31日止,累计服务游客超过五万人次,单日观看人数最密集时超过3200人。
观赏封禅大典,可以了解泰山。借助一部戏剧,能够认识一座山,进而喜欢上这座城市。在泰安地区,除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之外,还有许多用心制作的实景表演项目,它们是吸引游客、增加消费,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突破圈层的重要力量。
这是泰安市积极落实文化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泰山+”品牌效应,打造丰富多样的旅游新项目、新体验、新方式,通过叙事手法和情境设计,创新表达当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将过客转化为常客的鲜活案例。
文化旅游表演,是区域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和艺术诠释,也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近些年,泰安市将推进文化休闲业作为工作重点,迅速落实“将分散景点串联成线、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区域整合、推动产业升级”的举措。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着重强调,要积极拓展演艺产业、夜间消费和商业街区经济,把山区的游客资源转化为城市的长期效益,促进泰安文化旅游实现转型升级、再谱新篇。
以表演艺术为载体,对传统叙事进行创新演绎,使泰安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故事”化叙述:连人脉、畅经脉、续文脉
山水无言,故事传声。
精彩叙事远非千言万语所能比拟。泰山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藏着源源不断的历史传说。以泰山封禅传说为根基创作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自2010年首演以来,至今已持续上演16年。
新版演出经过更新,增加了叙事元素,将泰山的历史文化转变成了让人身临其境、互动性强且易于分享的感受式产品,目的是让参观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并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改版升级后的演出现场。陈阳摄
讲述故事需要掌握技巧,关键在于构建好故事的“基础”。描述封禅之事,不能仅限于封禅本身,还要融入泰山和泰安的元素。泰安市泰山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端增表示,这次更新由开创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梅帅元亲自负责,最突出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帝王封禅的单一故事模式,以“小石头”穿越千年的奇妙故事为核心,连接起“文化源头、秦皇祭天、诸国来朝、诗仙观景、众生祈福”五个部分,呈现一系列穿越时空的互动场面,体现了泰山作为国家象征的丰富意义。
此外,必须革新叙事的方法。新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整合了音响、照明、电力以及最新的数字化手段,使古老的历史变得生动逼真,仿佛就在眼前。
舞台布景方面,整个展演配备了三百三十八套崭新的数字照明装置以及一套完整的灯光控制装置,还添置了LED移动屏幕和激光演绎设备等,用以重塑沉浸式音响效果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突出,那些以往含糊不清的文化符号,例如部落徽记、黄河景象、盛唐气象等,如今都呈现出极为逼真和令人震撼的形态。另外,表演中还包含了背山歌、山东梆子戏、泰山皮影戏等传统民俗艺术,呈现了泰山地方文化特色与生活韵味。
叙述事迹能够消除隔阂,促进彼此了解。新版封禅典礼表演整合了“景象”“事件”“人物”,连接了“山川”“水文”“情谊”,唤醒了历史认知,确实实现了沟通人际、畅通气血、传承文化的目标。
新版演出不再局限于帝王封禅这一特定主题,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内涵,我们力求通过更加浪漫生动、更具互动性的呈现手法,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受,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借助沉浸式的故事叙述方式,让更多人深度领略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梅帅元这样表示。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的周郢教授在访谈中谈到,所谓“故事思维”,它充当了文旅结合的助推器,是让风景和历史能够传递信息、与人互动的关键所在。当人们在旅游文化场所中重新体验和领悟,所激发出来的,便是对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气节的共同归属感。
东平大宋不夜城内精彩表演。陈阳摄
沉浸式“场景”:深度融入、主动参与、情感交互
入得其境,方知其美。
在文化游历里,营造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讲述场所,向旅行者发出难以拒绝的“邀请”,吸引他们主动走进用心设计的“情境”里面,会让他们立刻“入迷”。
我获得了泰山的吉祥,这次来泰安玩的感受非常好!上海游客李女士观赏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后,高兴地展示她手里的“福馒头”。这种真挚的开心,就是“上头”感受最形象的解释。
新版节目让故事情节和观众体验、表演区域都增强了代入效果,其中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小石头”的祖母整个过程中都在制作面食,这是源自泰安地方风俗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在“苍生祈福”的精彩段落,这锅结合了日常气息和山川神韵的“面食”——特意制作的小份量食品,转变成了可视化的“吉祥”,飘向观众,抽象的祝福化为能够感知和带走的实物。观众手里的东西,已经超出了食物的范畴,它承载着来自泰山的祝福,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连接着彼此的心。
“‘送馒头’只是我们制造代入感的一种手段。” 正如王端增所说,“山体、星空、空气、风声都是表演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舞台的界限完全消除,让表演者进入观众区域进行表演和交流。” 这种构思并非花招,而是将精心打造的“场景”从舞台扩展到观众站立的地方,缩短表演与感受的实体和心理间隔,构建一个充满包裹性的演艺空间。
没有具体场景就不可能有文化旅游,场景化是文化旅游结合的走向和前景。过去的简单观光方式正在被更深入的体验所替代,这种体验要求人们全身心投入,积极互动,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参与到叙事过程中。
今年暑假,肥城“梦幻桃花源”景区吸引众多游客,他们可以参与各种游戏,体验当地的“桃文化”,还能观赏《桃缘奇遇记》演出。与此同时,东平大宋不夜城围绕“宋韵”开展活动,游客有机会与穿着古装的人物交流,可以和“苏轼”玩投壶游戏,也可以和棋艺高强的对手下棋,或者向“柴大官人”发起猜拳挑战,通过这些互动深入了解宋代市井生活的丰富面貌。
肥城梦幻桃花源主题街区一角。董敏摄
文旅“破圈”:从“演艺热”到“城市热”
文化娱乐产业拓展了文化旅游的新领域。这种将表演艺术与观光游览相结合的复合型模式,具有深度参与感、高互动性、注重感受等特点,满足了个性化消费的新趋势,被旅游界看作是未来几年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对于旅行者来说,这也是认识一个地方的有效方式。
优质的文化表演作品,能够点燃人们探索地方历史与风情的热情,这种“表演带动旅游”的思路,开启了文化体验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表演性知识产权变成了本地风情的“活态博物馆”,促使旅客更愿意在此逗留,并且带动了更多附加消费,泰山文化研究学者吕继祥在公开场合谈道。
文化娱乐产业正成为吸引旅客、促进泰安文化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游客们常常选择白天游览景点,晚上观看表演。二零二四年,本地接纳境内访客达九千四百二十九万四千人次,创造旅游收益为九百零二亿七千万元,二者分别提升十二点三成、十二点六成,游览泰山的人数连续两年突破八百万人次;外来访客在本地逗留日数平均为二点一两天,较去年增长十点四成。经初步估算,今年前六个月,泰安接纳游客数量为4286.3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96%;实现旅游总收入415.65亿元,同比增长了9.08%。
泰安市泰山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曹博文表示,新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热销有力促进了周边商业活动。通过非全面统计,演出场所周边三公里区域,酒店入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五成,餐馆营收普遍上涨了六成,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额也增加了半数。
岱岳区九女峰区域精心策划的“故乡的月”互动式展演,如今已是当地的文化象征,有效促进了该区域的“住宿产业”,带来了众多游客,促使特色旅舍逐步聚集形成规模。
九女峰“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陈阳摄
泰山神启跨维数字体验馆以本土传说为依据,借助数字手段再现文化氛围;央视《启航2025》跨年晚会依托全国性媒体平台,推广泰安特色,创下收视佳绩;泰山国际登山节和旅行商大会搭建起对外沟通的多维渠道,与此同时,新青年音乐节、泰山动漫节等青年文化品牌则担当流量枢纽,证明“文化感受+商业体系”模式的强大动能。
每一处地方都承载一段过往,每一片土地都展现独特魅力。文化娱乐表演怎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泰安市提出的思路是:不再仅仅依靠音响灯光效果,也要摆脱内容雷同的问题,融入地方特色,创作出更多规模宏大且精致,或是小巧玲珑却精彩的优秀作品。
当一座城市能够将“齐鲁青未了”的诗意内涵,“江流天地外”的雄浑气魄转化为当代人的精神食粮时,它便真正把握了文化传承进步的关键钥匙,也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城市发展深层的内在规律,为城市的未来开辟了丰富的多样路径。(柳萍 李雪 秦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