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这种蠢事,到底还有完没完?
许多事物,在别处堪称罕见,在我们这边早已司空见惯。
最近,三亚市当局公布,春节时段会对酒店收费加以约束,通常情况下,普通房间每日最高收费5000元,早餐费用每人不超350元,正餐与晚餐费用每人不超500元。
新华社撰文指出,这是企图用一条绳索控制众多骏马。这尚算委婉,并未直言是官员无能懒散胡乱行事。
青岛大虾的争议不在于价格过高,而在于存在欺诈行为,点餐时是一份38元,结账时却变成一只38元。“宰客”的负面评价在三亚也不在于收费高,而在于手段不正当,与青岛大虾的欺诈方式完全相同。治理这种不正当手段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介入,而价格偏高的问题则可以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节。
价格昂贵代表品质上乘,所提供的服务都属于顶级水准,客户群体也多是追求高标准的群体,这种情况很正常;如果价格高昂但品质平平,一方面会促使更多供应商进入竞争,另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追求品质的客户因失望而离开,最终市场会找到新的平衡点。价格高本身并非阻碍,市场力量会将其调节到合理范围。
三亚的客源一直很旺盛,旺季时更是人潮涌动,价格是平衡供需的有效手段,这与强加高价无关。公鸡啼叫,天色就亮了,这两者有必然联系吗?为了打击强加高价而实施价格限制,也是陷入了这种自作聪明的想法误区。
价格控制从没带来好结果,不论哪个朝代,国内国外都是这样。以前兰州调整牛肉面定价,桂林控制米粉费用,结局完全一样,价钱降了,品质差了。对旅店房间和单点菜品设限价,不用多想,服务就会减少,或者要额外收费。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的美国,政府实施油价管制,但油站并非愚钝,销售汽油时附赠机油,美国民众在忍受排长队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用不上的机油,这种局面下,限价政策沦为荒诞剧,世间本无无偿馈赠。
我们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核心思路,是逐步减少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使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然而,价格存在三个主要阻碍,它们非常顽固且强大,那些市场经济氛围不浓厚的国家,往往难以抵挡。首先是民粹主义,例如刚性兑付的军功章就有其影响;其次是垄断行为,比如最近油价受政府保障;再者就是所谓的善意,例如政府对牛肉面、米粉、酒店早餐设定价格上限,以及实施最低工资标准。这三个对手,常常联合起来欺骗人,多数时候能够得逞,市场经济虽然已经普及到各地,但市场意识还没有被广泛接受。
市场价格就是信号,直接明了,买卖双方都能立刻明白。我们如果纠结于价格,就像人发烧了,不去吃药打针,反而对体温计产生抵触情绪。
市场经济运行已久,某些价格限制,例如牛肉面、米粉和酒店早餐的价格,我们立刻就能察觉其不合理性。然而,面对其他价格限制,我们往往难以辨别,容易在“公平”、“民意”、“善意”以及某种知识冒进的干扰下变得犹豫不决。我们厌恶高房价,反感水电油气费用的上涨,但道理依旧,世间万物没有不劳而获的便宜。价格波动需要平常心看待,这一点必须强调,市场开放是关键因素,而非封闭状态。
韩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