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后代在哪?国父的后代中人才济济,如今他们过得怎样?
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10周年,孙中山先生逝世96周年,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值得大家铭记。在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同时,人们也牵挂着他的后代,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孙家是一个大家族,孙中山一生结过三次婚,育有三女一子,其中第三个女儿是和日本妻子所生,其余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是和第一任妻子卢慕贞所生。孙中山一生为革命而奋斗,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他的后代中也不乏杰出人物,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他的独子孙科、长孙孙志平、孙女孙随芳、孙随芬等。
独子孙科反复无常,感情用事
孙中山对自己的独子寄予厚望,孙科在父亲的背景下显得平凡,如果脱去孙中山儿子的身份,孙科也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但在那个时代,在众多杰出人物的光环之下,他自然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孙科的母亲卢慕贞女士,17岁嫁给了孙中山。出身于书香门第,温柔娴静,贤惠善良。因为孙中山的特殊身份,她不得不带着孩子远渡重洋,寻求生存之道。孙科童年缺少父爱,但父亲对他的教育从未懈怠。他从小熟读英文经典,也深知作为革命家子女的无奈。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他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同盟会,到美国留学时,也宣传中国革命的思想。
回国后,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年纪轻轻就三次出任广州市长,开创了广州的新局面,为后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他曾担任国民政府不同阶段的行政院长、立法院院长、考试院长。民国时期,没有第二个人拥有这样的履历。
孙科虽然是孙中山的儿子,但两人还是有不少不同之处。孙科的政治立场与父亲不同,反复无常,主要体现在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上。孙科曾多次表示自己与蒋介石是敌人,但他也曾加入南京政府;两人争论不休,但也站在同一阵营,共同对抗李宗仁。
国民党灭亡后,孙科辗转欧美,一向挥霍无度的少爷只得生活贫困。1965年,孙科接受蒋介石抛出的橄榄枝,来到台湾,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终于结束。
日常生活中,孙科也带有一些民国花花公子的习气,他有过三段恋情,育有两子四女。孙科的第一任妻子是陈淑英,两人在美国结婚,一生同甘共苦,相互扶持至老。陈淑英为孙科生下两子两女,孙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他第一任妻子所生。
第二个女人就是颜爱娟,两人同居四年,没有结婚,为孙科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孙穗芳。第三个女人兰妮就更加传奇了,她是上海滩有名的名媛,为孙科生下了小女儿孙穗芬。不得不说,孙科的后代是近两代中最兴旺的。
长孙志平 两岸文化交流
孙科的长子孙志平,名字取自祖父孙中山,意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见他对长孙的重视。孙志平和弟弟孙志强都是在美国出生,后来都去美国读书。父亲孙科的童年生活比较坎坷,但孙志平和孙志强的童年生活相对幸福。
1965年,孙志平随孙科到台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后来又到美国深造,一直在国外游历。巧合的是,孙志平在美国与第一任妻子结婚时,他的伴郎正是他的同校同学袁世凯,他是袁世凯的孙子。孙袁二人一生都在政治上斗争,但他们的后代却在陌生的国度成为朋友,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孙志平自幼受中西文化熏陶,一直致力于学术文化交流。他虽然陪伴祖父的时间不多,但却继承了孙中山的思想,为海峡两岸及香港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两岸和平统一。
1949年,他随父亲离开大陆。52年后,2001年,孙志平带着后人回到南京祭祖。那一年是孙中山诞辰135周年,长孙孙志平来到南京中山陵,深切缅怀爷爷的卓越功绩。祭祖意义重大。能回到南京亲自祭拜爷爷,几乎是孙志平半生的心愿。
陪同他的是长子孙国雄,孙国雄算是孙中山的曾孙。孙国雄继承了孙中山的帅气,父母离婚后,继父带他进娱乐圈,让他成为好莱坞的华裔演员。不仅如此,他现在在孙家年轻一代中是“百科全书”,对曾祖父的历史了如指掌。在导师的指导下,他潜心研究孙中山的历史。他也熟悉孙家年轻一代的近况,活跃在他们中间。
2004年植树节,孙志平获准回大陆,当时他已经92岁高龄,来到福建泉州参加植树纪念活动,一年零一个月后与世长辞,三地各界人士对他的贡献深表赞赏,纷纷前来吊唁。
三孙女孙穗芳传承祖父精神
孙穗芳是孙科的三女儿,母亲是孙科唯一不认得的女人。孙穗芳的童年极其不幸,母亲颜爱娟虽然与孙科共同生活了4年,但在颜爱娟怀孕的时候,孙科却爱上了兰妮。孙科也正式公布自己只有两个妻子,第一任妻子陈淑英和兰妮女士,这让过去4年的共同生活化为泡影。
童年不幸的孙穗芳,不得不将心中的不满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结果从小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她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克,但直到30岁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孙克对女儿十分愧疚,便让长子孙志平在晚年带女儿来见自己。
1936年出生的孙穗芳,没有幸运地得到祖父的指导,但她一直非常崇拜孙中山。她年轻时收集孙中山的照片,婚后定居在孙中山政治生涯的发源地檀香山。她了解到祖父早年的经历和事迹,心中的敬畏让她萌生了为祖父写一本书的想法。
按理说,最有资格、条件最好把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写下来的人应该是孙科,但孙科始终没有动笔,最终是得不到承认的三女儿孙穗芳没能完成这个任务。
1981年宋庆龄女士逝世,让孙穗芳下定决心写书。她每天晚上都听孙中山演讲的录音,认真研究。当时,她经营着生意红火的房地产生意。为了专心研究孙中山,她放弃了事业,往返于檀香山和广州之间,用了10年时间为爷爷写书。不仅如此,她还花费大量金钱收集与爷爷有关的图片。为了宣传孙中山的事迹和精神,她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
孙穗芳是佛教徒,在佛门处写下《我的祖父孙中山》。她信佛,不仅是因为婚姻生活不如意,更是因为想弘扬中华文化,宣传祖父的思想。虽然长年在海外,但她的心始终挂念着祖国。
四孙女孙穗芬,中美贸易推动者
孙科去世时,二女儿公开否认三、四女儿的身份,除了三女儿孙穗芳外,孙家另一个不承认的女儿就是四女儿孙穗芬。
孙穗芬的母亲是上海著名的交际花兰妮,孙科对她痴情至极,为了她抛弃了闫爱娟母女。说起兰妮,这个女人也是非常传奇的,游走于国共两党之间,是商界女强人,在特殊时期还跟我党有联系。
1948年,孙科与李宗仁角逐副总统一职,孙科因兰妮落选,两人分道扬镳。后来,兰妮在海外漂泊,也一直以孙夫人自居。
孙穗芬遗传了妈妈美丽的容貌和独立的性格,是四朵金花中最漂亮的,在国内外社交圈也享有盛誉。17岁就当上了空姐,随后嫁给了丈夫,加入了美国国籍,过起了相夫教子、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孩子长大后,孙穗芬回归社会,开启了事业抱负。
由于长期生活在中美两国,天生具有超强的沟通能力,1986年她出任美国驻中国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帮助多家美国公司在华设立工厂、通讯网络和分支机构。卸任后,她又游历美国、香港、上海等地,继续利用自己的关系拓展中美贸易。
孙穗芬在中美贸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事情因为她的介入而变得容易起来,中美双方都认可她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她虽然在海外多年,但始终保持一颗爱国的心。晚年孙穗芬回到上海,她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
孙穗芬的一生如此精彩,但她的死却有些仓促。2011年5月,孙穗芬因车祸去世,享年72岁。令人悲哀的是,即便在她去世后,孙科的两个亲生女儿也从未承认孙穗芬是孙家人的身份。
生活在伟人光环下的年轻一代,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被世人瞩目。他们可能一生受益于这种身份带来的好处,也可能一生背负着这样的光环。但他们始终为自己是孙中山的后代而感到自豪。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激励着全体孙氏子孙积极向上,也应该激励着无数中国人积极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