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图说古钱币趣史 | 《钱雀儿:读钱币就是读历史》

2024-06-23 -

每个孩子的家里,可能都有几枚古钱币。这些稀奇古怪的古钱币,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们细心收藏,它们成了小小的“传家宝”。然而,你知道这些“宝物”吗?想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小小钱币背后隐藏着大历史!

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钱币和历史的图画书。

《金钱的乐趣:读金钱就是读历史》用生动、通俗易懂的图画语言,带你探索古钱币的有趣世界。

《千却儿:读金钱就是读历史》

格式:16

装订:护框线开放式书脊

价格:68元

出版日期:2018.8

撰文/绘图:张妼晗

分类:文史绘本

读者年龄:6-14岁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继荣获2017第六届中国插画双年展(CIB)出版奖、入选2017年Here is Zine#14 Here is 三地手工书(深圳、香港、东京)、2018年10月入围“最全图书推荐榜”——百书榜之后,《千趣会读钱就是读历史》再次入围首届中国印刷艺术与设计双年展,从此,该书从编辑、设计、印刷三个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相关专业领域的认可与肯定。

★第一本面向小读者的古钱币参考书,书中所有古钱币插图均按实物大小和细节一比一绘制。

古时候有哪些节日_古代有趣的节日_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青少年增长知识,手绘插画与实景图片相结合,趣味性十足,知识性十足。

古代有趣的节日_古时候有哪些节日_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

★在收藏界著述颇丰的李强教授读过《钱曲儿》后认为,它填补了普及钱币收藏文化趣味的空白。

★古钱币专家、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立松在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间读出了作者张弼涵有趣的灵魂。

---- 书籍简介 ----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古钱币是世界上唯一以文字作为货币主要视觉的古代文明,钱币的发展与文字的发展相互促进,钱币是汉字发展的媒介和缩影,文字则成为钱币的重要视觉形式。各个朝代的货币都是当时经济、文化,乃至审美情趣的缩影,代表着当时的国力和统治者的审美标准。钱币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作者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和规划,将“中国古钱币”这一历史题材以现代手绘插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大致反映了历代钱币的形态、地位,以及书法字体的演变,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书中还收录了精美的实物艺术图片,将古钱币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与价值。

本书可以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枯燥的历史事件和趣闻轶事,从而对中国历史和古钱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书适合青少年作为了解历史和钱币的入门读物阅读,也是成年人解读中国钱币和历史的绝佳读物。

- - 关于作者 - -

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_古代有趣的节日_古时候有哪些节日

张婧涵,设计师、插画师、策展人。出生于山西太原,毕业于西北纺织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工作、生活于深圳。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深圳市插画协会(SIA)副会长

全国插画艺术双年展(2016)初审评委

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_古时候有哪些节日_古代有趣的节日

致力于品牌建设与推广,敏锐以艺术视角捕捉商业趋势。传播美学文化,同时连接品牌视觉记忆点,不断探索插画艺术与商业设计结合的创新与突破。商业作品及艺术创作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HKDA、GDC)及插画(CIB)奖项,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展览。

---- 专家推荐 ----

金钱从来都不是小事,研究金钱就是研究历史。

“钱”其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读“钱”字,就能读出无穷的乐趣。

——李立松(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资深博物馆文化艺术馆长、设计师)

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诠释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让读者很快融入其中,仿佛置身于古代历史长河之中。除了文字,书中的插图和设计也是亮点。看似简单的笔触和勾勒的线条,却准确而简洁地表达了内容。

——张忠阳(深圳市插画协会创始会长、现任深圳市插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封面是一枚大大的古钱币,中间探出头来,以写意的方式表达古钱币的历史题材。纸张选用也很用心,内页也尽量手绘了书名和钱币插图,视觉上很有层次感,翻阅起来很舒服,是三次手工书展作品中比较出色的作品。

——朱德才(原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长、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客座讲师)

古代有趣的节日_古时候有哪些节日_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

----7岁读者张浩俊提问----

1.中国最早的钱币是什么?

目前学术界公认,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商代的“贝壳货币”,即用天然贝壳铸造的货币。

2. 中国古代非常小钱币和非常大钱币有哪些?

非常小——王莽时期的“小泉直一”,尺寸15毫米。

很大的一个——元代的“直正之宝”,尺寸接近80mm。

古时候有哪些节日_古代有趣的节日_古代有关年节的趣事

3.为什么硬币有不同的形状?

这个跟历史的发展演变有关,一开始都是仿制日常生活用品,比如铲子、刀子、纺车等等,直到秦朝才逐渐统一成外圆内方的固定造型,具体请看这本书前几部分,我曾经写过。

4.硬币是如何铸造的?

这个有点复杂,秦朝的“半两”钱是用泥模、陶模或石模铸造的,就是在快干的泥上压出钱槽,往里面灌入熔化的铜,等凝固后再把泥敲掉,就成了钱币。后来汉朝又用铜模铸造“五两”钱,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钱币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效率很高。

5、古人为什么不使用纸币而是使用铜钱、铁钱?

纸币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的四川。古人以货币的价值来判断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应该等于它所交换的商品。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作为一种流通媒介和国家信用的体现。

6.古钱币为何大小不一?其价值如何区分?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划分标准,具体请参见本书。

7.每枚硬币都有价值吗?

这个要看价值方向,有的稀有,历史价值很高,就是大家说的“非常值钱”。有的铸造量巨大,本身的价值在现在的流通领域里也不高,但我觉得都是“值得研究的珍品”,因为都是历史的痕迹。从这个角度来说,古钱币“价值高”,但并不一定是经济价值的体现。很多“普通”的北宋钱币,艺术性都比那些“稀有”的珍品高出很多倍。

8.古钱币是由什么制成的?

中国早期的钱币是用“合金”制成的,当时用铜和锡铸造铜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铜。五代十国时期,楚城基本使用铁钱。宋代以后,由于钱币需求量大,也铸造铁钱以补充铜钱的不足。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冶炼技术和铜矿开采也增多,钱币材质主要为黄铜。

9.你最喜欢哪一枚古钱币?

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说,我喜欢北宋的“大观通宝”,字体优美,铸工精良;从形制角度来说,我喜欢王莽的“活部”。

10.读完这本书我会成为钱币专家吗?

哈哈,当然不是,不过也别灰心,中国古钱币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之一,文化和知识太深奥了,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后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能去博物馆自己去研究探索,那才是你最大的收获。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对古钱币感兴趣了呢?这是一本专门针对6岁以上青少年了解古钱币历史的绘本,内容非常浅显易懂,一点都不晦涩难懂,赶紧点击购买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