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超10亿,他要把200年祖传豆腐推向市场
8月13日,证监会发审委宣布,祖明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祖明股份)通过IPO审核,即将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祖明股份若成功上市,或将成为A股市场的“豆制品第一股”。
资料显示,祖铭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鲜食豆制品、植物蛋白饮料、休闲豆制品等400余个产品,2019年祖铭营业收入达10.48亿元,净利润9016.51万元。
正如祖铭股份创始人蔡祖铭所说,“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有三件:划船、打铁、磨豆腐。中国豆制品市场规模上千亿,我有信心祖铭的豆制品能卖百亿。”
蔡祖明196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西兴一个豆腐世家,早在1816年,蔡祖明的祖父就制作豆腐,在当地小有名气。
初中毕业后,正处于叛逆青春的蔡祖明一心想赚大钱,不想“卖”豆腐,也不愿意下地干活,就去当学徒,学木工手艺。
做木工出了名气后,蔡祖明经村里人介绍结婚了。结婚后,蔡祖明听妻子亲戚说种树苗能发大财。于是,蔡祖明一边当木工,一边承包土地种树苗。没想到,种树苗容易卖树苗难,种下后也卖不出去,当木工赚的钱基本弥补了种树苗的损失。
1980年,蔡祖明的父亲因病从省厂提前退休。按照当时的政策,父母退休后,子女可以接替他们的工作。蔡祖明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在接受采访时,蔡祖明委屈地说,“那时候农民能到省里的大厂上班,简直就是高材生。”
因病从工厂退休后,蔡祖明的父亲也没闲着,又干起了豆腐生意。他每天都要到30多公里外他所住的西兴镇的杭州豆制品厂卖豆腐,一天一往返十分辛苦。蔡祖明不忍心看年迈的父亲这么劳累,便和妻子跟着父亲做起了豆腐生意。然而豆腐生意比蔡祖明想象的要辛苦得多,他每天天不亮就要骑着自行车去杭州买豆腐。这一次,蔡祖明没有坚持到最后,他用卖豆腐赚的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跑短途客运,豆腐生意则交给了妻子打理。
蔡祖明开三轮摩托车不到两年,觉得不够用,就用家里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当时蔡祖明的妻子极力反对,她说:“蔡祖明就是爱折腾,家里从来不省钱。”但蔡祖明也倔起来,他告诉妻子:我要做的事,一定要做,我决定了要买车,我不怕因为这个离婚!
“我开车赚钱,用赚来的钱买新车,日夜操劳四个轮子,挣来的钱最后都回到轮子上了,干嘛这么辛苦,还不如做豆腐挣真钱呢!”蔡祖明妻子的这句话,完美地刻画了蔡祖明当时的生活。
开了一段时间的出租车后,蔡祖明觉得这门生意不可持续,看不到前途,在妻子和父亲的劝说下,最终决定回去卖豆腐。
当时,萧山国营豆制品厂恰好倒闭。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蔡祖明意识到了商机:萧山这么大的地方,总得有个豆腐厂吧?于是他决定开办一家豆腐厂,而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和父亲的大力支持。
祖铭豆制品有限公司
1994年,经过一番筹备,蔡祖明集资40万元创办了萧山华源豆制品厂(祖明豆制品有限公司前身)。蔡祖明说:做豆腐虽然辛苦,利润微薄,但不代表没有利润,我喜欢捣蛋,每次捣蛋,我都会尽全力,力求完美。
毫无疑问,创业艰难,发展不易。豆制品厂刚创办时,面对资金不足、人手不足、设备不足的困难,蔡祖明和妻子早起晚归,既当老板,又当办事员。当时,杭州正在合并国企,主城区四家豆制品厂合并为一家。一位姓王的厂长被“合并”下来,蔡祖明便将他请到自己创办的工厂里指导,买设备、传技术,建起一个小厂。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产品质量过硬,经过几年的拼搏,华源豆制品厂蒸蒸日上。随着公司名气越来越大,假冒伪劣产品也越来越猖獗。蔡祖明终于意识到,必须用注册商标来保护公司,但别人早已把“华源”注册为商标。经过再三考虑,蔡祖明决定将自己的名字“祖明”改为“祖明”作为商标,以示“祖名显赫”。就这样,“祖明”豆制品正式诞生。
2000年,蔡祖明来到杭州主城区拓展版图。他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开设专卖店、农贸市场柜台,把渠道从传统农贸市场延伸到大型超市。蔡祖明说:其实我是第一个在全国开专卖店的豆制品厂。
祖明豆制品
那么,祖铭豆制品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蔡祖铭把成功的秘诀概括为“三心二意”。
1. 坚守工匠精神
蔡祖明出生于杭州萧山西兴的一个豆腐世家,祖上两百年前就开始做豆腐。创业二十余年来,蔡祖明始终保持着最淳朴的初心,就是如何把豆腐和豆制品做到最好。为此,他从原料到制作工艺,全程严格把关,不断开动脑筋,改良、创新、升级。
蔡祖明说:“祖明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产值放在第二位,假冒伪劣永远跟在后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目前,祖明股份拥有400余款产品,成为众多同行学习的榜样。
2. 不要忘记你的良心
蔡祖明说:“做食品行业,要问心无愧,你们放心,我们的豆制品是优质的,我可以向你们保证。”
从创业之初,蔡祖明就坚守“为顾客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豆制品”这一企业使命。为此,他一直坚持并承诺,祖明的任何产品均不使用防腐剂。他在原料选择上也严加筛选,坚决不使用转基因大豆,坚持用卤水代替石膏来制作豆腐,尽管石膏的出品率更高。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的豆芽,蔡祖明甚至斥资1.5亿元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日本豆芽生产线,打造最高标准的无尘灭菌豆芽生产车间,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蔡祖明还打造了“全透明工厂”,开着大巴车带消费者到工厂参观。此外,每次公司有新产品,蔡祖明总是第一个品尝。
蔡祖明表示:作为人也好,作为企业也好,都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祖明在产品把控上只会越来越严格,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祖明的任何产品,对于这份良心,我和每一位祖明员工都念念不忘。我们要用为家人做饭一样的责任心去对待我们手中的每一块豆腐。
3. 可靠、放心
蔡祖明常说:“我心里踏实了。”
为了让自己安心、放心,除了在产品上坚守工匠精神、良心,他还在环保上投入巨资,为祖铭打造了标杆性的环保管理体系。曾有人抱怨祖铭的工厂有异味,但经过环保部门的严格检查后,他们纷纷称赞:祖铭主动把环保工作做得这么好,必须表扬。
蔡祖明说:不做好环保我就心里不安,每天看到鱼儿在污水里游来游去我心里才踏实,才能专心致志地生产、研发、创新。
4.真诚与满意
蔡祖明的追求是真诚奉献最好的产品,让消费者满意,让自己满意,让企业发展,成为百年老店。
总结来说,匠心、良心、安心,真诚、满意,是祖铭的“三心二意”,也是蔡祖铭成功的秘诀。
以前有朋友曾问蔡祖明:豆制品行业那么辛苦,利润也不大,远不如炒房,为什么你还坚持做下去?
蔡祖明笑着回答,“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认识,不要等到别人说你做不来时才去做,只有别人不愿意做的时候,你去做,并且做好,才是最本真的。”
招股书显示,2019年,祖名股份营业收入达10.48亿元,净利润9016.51万元。豆腐毛利率由2017年的47.33%提升至2019年的54.62%,甚至高于房地产、银行等行业。正如网上一句调侃所说,“做豆腐最稳妥,硬了就是豆腐干;薄了就是豆腐脑;薄了就是豆腐皮;厚了就是豆浆;臭了就是臭豆腐,稳操胜券!”
当然,虽然祖铭股份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但由于目前豆制品行业比较分散,其2019年的销售收入只占全国市场的0.86%。如果祖铭股份此次上市成功,那么前景十分光明,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分步实施对外投资和并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正如蔡祖铭所说:中国豆制品市场千亿,我有信心祖铭股份的豆制品能卖出百亿。当今社会,人致富不光要靠勤劳,还要用脑子,信息管理比勤劳更重要。
有意思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祖铭控股(含子公司)在册员工总数为3328人,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近190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94人,占比2.82%。蔡祖铭早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向我们公司投递简历,但大部分都被我们拒绝了。这些被拒绝的学生,别说有没有特殊技能,就连简历设计都几乎一模一样。有个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办企业、做产品如此,求职就业亦是如此。”
最让蔡祖明骄傲的是,祖明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吃惯了牛奶面包的西方人也爱上了东方豆制品。蔡祖明说:豆腐起源于中国,代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行业是老祖宗留给我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一个企业要发展,不但要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产品的文化。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所以我们把豆制品文化和祖明的产品结合起来,在谋求新的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瑰宝。正是怀着这种文化责任感,祖明举办了首届豆制品文化节,创办了首家豆文化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探索豆制品文化的内涵。
蔡祖明
在很多人眼里,豆腐似乎总是被人看不起,人们认为它门槛低,不赚钱,但蔡祖明却把它做成了中国第一,中国人的骄傲。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东西,只要你足够专注、足够坚持、足够努力,每个行业都有隐形冠军。
蔡祖明说:“做企业也好,做老板也好,做员工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心是否正确。我们的事业是光荣的,希望几十年后,人们还记得祖明,还记得那个用良心做豆腐的祖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