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中国坏,不能说中国好”?还有更黑的花招……
《参考消息》10月1日报道,9月28日,西班牙埃菲社驻华记者站站长哈维尔·加西亚在一个半小时内连发14条推文,引起国际媒体和网民的强烈关注。加西亚的言论主旨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动的毫无底线的“信息战”让他对自己的新闻理想产生了怀疑,决定辞职!
加西亚在第一条推文中表示:“几天后我将放弃从事了30多年的新闻工作,至少是暂时放弃。这场令人厌恶的反华信息战几乎耗尽了我新闻事业的理想。”短短时间内,这条推文被转发3400多次,引用近600次,点赞近6500次。
曾在巴勒斯坦、委内瑞拉、德国等地工作过的埃菲社资深记者加西亚在推特上表示,来到中国后,他看到一个庞大、多元、不断发展变化、充满故事的国家,而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大多充满“深度偏见”,“总是遵循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媒体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他表示,美国政府和媒体操纵有关中国的信息只有一个原则:“对中国做的一切都要进行负面定义。”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西亚的这一系列推文迅速在推特上引发关注,尤其是国际媒体的关注。
西班牙EITB电视台亚洲通讯员奥拉茨·乌尔基亚在推特上回应加西亚称,如果我们想在报道中国问题上保持真正的中立,“就需要付出代价”。
一名就读新闻专业的古巴大学生网友在回复加西亚的推文时表示,西方新闻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屈从于美国的新闻霸权。另一名西班牙网友则回应称,西方思想自认为是“世界的灯塔”,但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
加西亚所谓“中国所做的一切都要打上负面标签”,无非就是“处处反对中国”。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西方特别是美国政府和媒体已经采取了“处处反对中国”的做法。
套路一:报道中国成就“质疑代价”
加西亚说,即使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植树造林的成就,甚至报道中国让8亿人脱贫致富、应该成为其他国家榜样的壮举时,也总是加上“成本问题”,比如“但代价是什么?”
加西亚在推文中表示:“盎格鲁-撒克逊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令人厌恶。”
套路二:你只能说中国不好,不能说中国好
所谓“新闻自由”在西方被视为准则,但加西亚指出,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都是众口一词、说一模一样的话,不会偏离“共产主义有多糟糕”的既定剧本。这些剧本都来自“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媒体”。一些反华政治势力和媒体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试图把整个西方舆论推向反华轨道。客观报道、讲述中国的人,会被污蔑为“中国的奴才”;推动与中国开展正常交流合作的人,会被污蔑为“被中国收买”。“只能说中国坏,不能说好”、“只能抹黑中国,不能陈述事实”似乎正在成为西方舆论场的一种“政治正确”,其用意就是要破坏世界一些国家与中国合作的舆论基础和社会氛围。
套路三:美国政客“反华备忘录”
去年,美国一家政治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国大选前,共和党全国参议院委员会向竞选组织发送了一份长达57页的备忘录,建议共和党候选人通过积极攻击中国来应对新冠疫情危机。这份备忘录由一位资深共和党政客撰写,包括针对各种问题的对策,从如何将民主党候选人与中国政府联系起来,到如何应对种族主义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回应道:“好棒的剧本!快来看看吧!”
策略四:随意指责和贴标签
随意给中国贴标签、指责,是美国混淆视听、抹黑中国的常用伎俩。美国一向擅长此道,称其为“设定议程”。在涉疆问题上,把中国打上“种族灭绝”“反人类罪”的标签;在涉港问题上,把反中乱港行为美化为“美丽风景线”;让众多国家受益的“一带一路”倡议,被打上“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的标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不遗余力地诬陷抹黑,鼓吹所谓“武汉实验室泄漏论”“中国掩盖真相导致病毒蔓延”……美国谎言层出不穷、层出不穷。
美国和西方的这些伎俩,正在被越来越多像加西亚一样的知情人士看穿。
偏见不会长久,谣言终究会失效。新闻报道应该坚守事实,全球新闻受众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落入某些政客和媒体的“套路”。
顺便说一句,加西亚在最近的一条推文中表示,他热衷于了解中国,他和家人将继续留在中国,并在大学继续他的新闻工作。
欢迎光临,一切顺利!(文/卓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