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辟谣:牛奶致癌、吃素治癌等说法均为谣言

2025-05-16 -

牛奶致癌、吃素治癌?谣言!

陈君石院士官方回应《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相关谣言

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院士)

编者按

谣言如同春风般卷土重来,其中一些以专家身份为掩护,故意混淆视听的谣言,更是让人难以辨识,防不胜防。近期,陈君石院士特意发表文章,对“牛奶致癌”“吃素能治癌”等流言进行了明确辟谣。本版特此刊登该文,以正视听。由于篇幅所限,文章内容有所删减。

近五六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有关我以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的各类报道与传闻。其中,固然有准确的报道,然而,大量的是误导性的谣言,这些谣言甚至被广泛传播开来。众多与我关系密切的营养学领域的同仁向我咨询“为何不予以正名”,我起初以为这些不实的言论会自行平息,无需过多辩解,然而实际情况却证明我判断失误,这些误导性的信息依旧在影响着读者,因此我有必要逐一进行澄清。

此书关于中国的研究篇幅其实非常有限

起初,《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并非出自我的手笔。《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实际上是由我的挚友、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考林·坎贝尔教授及其子托马斯·坎贝尔在1990年代所著的一本关于营养学的科普书籍,这本书在美国及西方国家广受欢迎,连续畅销了8年。然而,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多。坎贝尔教授曾向我透露,书名之所以被定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完全是出版社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然而,一旦作者与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作者便无法对书名提出任何异议。

一些报道竟将本书作者误指为我,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市面上又出现了一本名为《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翻译版本。其封面宣称“揭示了饮食与疾病之间对全球72亿人口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现”、“一本能够真正拯救您生命的书籍”、“坎贝尔博士出于良心提出的建议:死亡,源于食物!”然而,这些夸大的介绍与书籍的真正内涵相去甚远。

救命饮食的观点是谬论_饮食救命观点谬论是谁说的_饮食救命观点谬论是谁提出的

同时,在网络上,有人对这本书进行了所谓的“浓缩”,声称“众人普遍认为最具营养、品质上乘的食物——奶、蛋以及肉类,在实验数据中竟被揭示为史上最为强大、效率最高的健康杀手!”坎贝尔教授的研究揭示,动物蛋白质与癌症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素食并非万能良药,不能治愈所有不治之症;即便少量摄入动物性食品,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上述观点却对这些科学论断进行了严重的误解和歪曲。

书中从未表达“牛奶致癌”的观点

这本书披露的最引人注目的新闻是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呢?坎贝尔教授在书中详细记载了他进行的一项大鼠实验。实验中,他将相同剂量的黄曲霉毒素B1(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给予大鼠,并对比了食用来自牛奶的酪蛋白饲料和食用大豆蛋白饲料的大鼠在发生肝癌的数量和发生率。结果显示,食用酪蛋白饲料的大鼠患肝癌的比例显著高于食用大豆蛋白饲料的大鼠,且肝癌的数量也明显较多。但据此而得出牛奶致癌的结论,就太荒唐了。

实际上,若非黄曲霉毒素充当癌症的触发因素,这两组大鼠均不会患上肝癌;致癌的实为黄曲霉毒素,而非酪蛋白亦或是大豆蛋白。此试验仅能表明大豆蛋白在抵抗黄曲霉毒素方面对大鼠的效果优于酪蛋白,却丝毫不能证明牛奶(对人类)具有致癌性。我国记者曾远赴海外对坎贝尔教授进行专访,针对此问题,坎贝尔教授明确指出,该试验的结论并不能证明饮用牛奶会导致癌症。

目前,中美两国在民众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以及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上存在显著的不同。美国民众正努力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这其中包括牛奶和奶制品,而中国民众则需要提升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依据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宣扬“牛奶致癌”的观点显然是对中国消费者减少牛奶和奶制品摄入的误导,这一说法与现行的营养指导原则相悖。

“吃素治癌”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关于素食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研究,其结论各异,研究者们的看法亦各有千秋。然而,《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所传达的核心信息是,所谓的最佳饮食结构,应当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迅速攀升的诸多因素中,饮食结构向西方化转变是一个关键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的显著增加以及植物性食品消费量的相应减少。当然,除了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吸烟成瘾、饮酒过量以及心理压力过大,这些因素同样显著地促进了慢性病的增多。

关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在网络上传播的惊人结论:素食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甚至在疾病晚期(确诊之后)也能遏制或改善病情;素食还能治疗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等等,这些内容并非该书的核心观点,而且缺乏科学支撑。因此,读者们切勿在确诊患有慢性病后,将素食作为唯一的希望寄托。针对癌症及各类慢性消耗性疾病,我们应坚持采用以植物性食品为核心,辅以适量动物性食品的中华传统饮食结构,确保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

所谓的“素食主义”,通常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素食,即杜绝所有动物来源的食物;另一种则是部分素食,允许摄入奶制品、蛋类或鱼类。尽管它们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共同点在于都强调摄入更多的植物性食品。对于长期坚持全素食的人来说,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必须确保食物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证营养均衡。例如,他们需要经常食用发酵豆制品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B12;此外,在妇女怀孕期间,铁的需求量会上升,可能只能通过铁剂来预防贫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