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海洋,就来知乎知学堂!开启学习新旅程
概述
五月二十日,常被称作网络情人节,是信息社会里的浪漫纪念日,日期集中在每年五月份的两个连续日子。这个特殊日子,别称还有婚嫁吉利日、爱意告白日、娇嗔请求日以及恋爱庆典日等。
520起源
这个节日的起源与歌手范晓萱的歌曲《数字恋爱》有关,其中“520”被理解为“我爱你”。此外,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也常将“我爱你”和“网络情人”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521”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和“我爱你”的双重含义。
特征
时髦化
这个日期因为发音悦耳,受到时尚青年青睐,纷纷挑选它登记结婚。“520”更在微型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组里,引发广泛讨论。通过微信红包金额的精妙设计,也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示爱途径。
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群体开始热衷于网络节日活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诸如“天下有情人皆能圆满”“5·20表达爱意”之类的文字屡见不鲜,经观察,中年人的参与比例相当可观。他们赠送鲜花、巧克力、蛋糕,有人感叹:“我父亲变得十分多情。”以“甜蜜520”为主题的页面获得了4.7亿次的点击,成为当天微博热度最高的话题。
部分网友的父母在微信朋友圈互动频繁,彼此表达情意,分享的内容十分丰富,这对老年夫妇显得相当新潮。 《人民日报》不仅在520当天于官方微博发布多条「爱情口号」,还发起了一个名为「爱在520」的微型讨论,吸引了数千万网友关注,并成功进入微博热门话题的前列。
年轻化
热衷网络情人节的人士多在三十岁年纪以下,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闲暇时光主要在网络上度过,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如同对自家门口道路的熟悉。而二·一四情人节的支持者涵盖各个年龄段,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三十岁以上群体,则更偏爱具有西方特色的情人节。
精神化
5月20日和5月21日这两个网络情人节期间,赠送的物品更偏向于表达情感的形式,例如:借助网络或手机向对方传递爱慕之情,比如发送(你是我的心之所向)、(想与你亲密接触),当对方准确解读出这些信息时,便自然感受到了你的心意。网络用户追求的是独特性,所以传递的信息越有新意越好,这样你的情感表达就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回应。
含蓄化
庆祝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的大多是已经确立恋爱关系或已婚的稳定情侣,而网络情人节则更受关系模糊男女的欢迎,他们碍于情面难以直白说出爱意,于是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数字组合,委婉地传递“520”、“521”的含义。5月20号和5月21号,挑选约会场所时,许多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情感,或者去图书馆、校园小道等氛围不浓的地点。
影响
节日期间,社交平台充斥着各式展现喜悦的内容;登记结婚的场所也变得异常繁忙,其热度甚至超过每年二月的那个特殊日子。玫瑰花和玩具熊销量高涨,餐馆和电影院人满为患,微信群里“5.20”或“52.0”的红包不断,朋友圈里的节日祝福都附带一句爱情名言,电商也向你询问“为何还不结婚”……外出时,珠宝店提供折扣优惠,婚纱摄影预定赠送礼品,鲜花店延长营业时间,网络“520”礼品的销售同样热烈。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包括杯子、巧克力、拼图、木梳、情侣衫等等,凡是与情侣相关的,商家们都借着“520”这个时机大做文章。
就连泰国也借520推清迈浪漫之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