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校陌生人现象:校园安全新挑战,如何防范与应对?
王军荣
关键时期是青年人从校园迈向社会的大学阶段,成长支持系统里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予人生指引的老师,都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笔者在诸多高校进行调研查明,现当下学生相互之间、师生共同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了疏离迹兆,他们身处一同校园、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却很少有往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陌生人现象”。(2月6日《半月谈》)。
上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把大学里或懵懂或深厚的情谊唱响了,成了一代人的深刻回忆。可令人忧虑的是,当下大学存在“陌生人现象”,一方面,不少大学生沉迷虚拟社交,愿意在网络天地耗费大量时间,在教室里是“低头族”,在宿舍里是“游戏党”“视频族”,面对面交流互动日益减少。另外,当下部分大学生有着严重的“三无”心态,这种心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动力,对真实世界缺乏兴趣,对价值追求缺少方向,从而导致社交意愿较为偏低。
高校存在的“陌生人现象”带来的影响不能被轻易忽视,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非常关键,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得到锻炼,这将会成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一个大阻碍 。
没有优良的人际关系,一个充满生机、和谐温馨的校园便无法存在。大学并非孤岛,重建温馨的校园人际关系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学校应使课程安排得以优化,适当增添一些对人际交往有帮助的课程或者活动。另一方面,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关心, 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多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状况。作为大学生,也需清楚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主动将手机放下,从虚拟世界脱离出来,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