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刊发有关苏联政治的笑话,称这是官群关系破裂的信号

2024-06-03 -

讽刺中国政治的笑话_讽刺政治家的笑话_讽刺政客的笑话

迎接视察(资料图)

介绍

活泼的美国总统里根曾对戈尔巴乔夫讲过一个有关苏联政治的笑话:

有一天,戈尔巴乔夫不满司机开车太慢,就抓起方向盘全速行驶。有行人问交警:为什么不拦他?交警说:我不敢,他太厉害了!行人:有多厉害?交警小声说:戈尔巴乔夫给他开车。

据里根回忆,戈尔巴乔夫听后哈哈大笑。

政治笑话在苏联社会十分盛行。转眼间,苏联和苏共已经消失二十多年。今天我们回头看那些有趣的民间创作,不禁惊讶:它们几乎全是官群关系出现问题的警示信号。

共产党来了怎么办?

很多政治笑话讽刺了苏联社会的不公、干部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干群关系的裂痕清晰可见。

勃列日涅夫把老母亲从乡下接到莫斯科,得意洋洋地炫耀着自己豪华的别墅、昂贵的家具、豪华的轿车。老太太说:“孩子,这些都很好,但是如果共产党来了,我们怎么办呢?”

1918年,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遭遇饥荒,粮食人民委员鹤羽在一次会议中饿晕过去。为了保证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列宁决定为干部修建“疗养食堂”,以应急救济。

这个当时出于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逐渐演变成了干部专用商店,里面出售各种高档生活用品和国际品牌商品,普通百姓连看都不许看。

斯大林的一大发明,就是给高官发比工资厚得多的“红包”。他喜欢召集大家共享豪华晚餐,直到喝醉或太阳升起才罢休。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看不下去,说:“你爸爸浪费了多少钱!”赫鲁晓夫抱怨说,他第二天起不来床,中央政府机构总是停摆。

勃列日涅夫把坏习惯普遍化、制度化,当时干部子弟不用考试就能考上最好的大学、到最好的单位工作。1983年,刚刚出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的利加乔夫,主动拒绝配备豪华轿车,中央办公厅主任严厉批评他不懂规矩:你这是在谋求“特殊待遇”!

人民生活得怎么样?苏共执政74年,苏联成立69年,但始终没有解决好人民的民生问题,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经常是白排队,人民受不了,排队的笑话层出不穷。

伊万下班回家,看到妻子和一个陌生人躺在床上,伊万大叫道:“真是浪费时间!街角的小店有卖鸡蛋的,你怎么不去排队啊!”

他们失去了实质,却竭力挽救面子,正如苏共元老雷日科夫总结的那样:从上到下“谎言层出不穷”。

苏联接待人员自豪地介绍说:再过几年,每家每户都会有私人飞机。外宾很惊讶,问:要那么多飞机干什么?答:比如你家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在卖面包,你就可以坐飞机去排队。

群众们用血汗追随苏共走过了辉煌的岁月,如今一个在地狱,一个在天堂,他们内心的悲痛和愤恨可想而知,不批判才怪。

但苏共缺乏自律意识,作风问题上升为腐败问题。过去列宁对干部要求很严格,甚至主张“共产党员的罪行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列宁逝世后,干部越来越安逸。勃列日涅夫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机会搞腐败,就会被人瞧不起。

在佐治亚州一所中学,一位老师要求学生谈论他们的父亲。

萨卡什维利:“我父亲把橘子卖到莫斯科,赚了很多钱。”

图拉什维利:“我的父亲在莫斯科卖月桂树,赚了很多钱。”

布里兹:“我父亲在警察局工作。他们的父亲每次从莫斯科回来,都会来看望我父亲,所以我父亲赚了很多钱。”

全班同学发出了啧啧啧的声音。

:“我的父亲是一名科学家。”

全班哄堂大笑。

“孩子们!”老师严肃地提醒道,“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1980年,一名警察无意中买了几罐鲱鱼,发现是价格昂贵的鱼子酱,原来是有人将鱼子酱伪装起来走私到国外出售,巨额赃款在10年间流入瑞士银行。

这起震惊全苏联的特大走私案,涉及中央各部委、军队和地方政府300余名干部,主谋是苏共中央委员、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马东诺夫。中央对此予以“严厉”处理:几名党羽被判刑,马东诺夫同志被调任苏联粮食部副部长!

最可怕的是官员腐败。1973年,格鲁吉亚党中央二月全会审议时指出:靠幕后操纵、社会关系和对个人的忠诚来选拔干部,严重违背了列宁主义原则。文件避免了普遍存在的卖官现象。1969年,阿塞拜疆一个区委第一书记的身价是20万卢布,第二书记的身价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讽刺政客的笑话_讽刺中国政治的笑话_讽刺政治家的笑话

“你的车加满了油!”(资料照片)

假装火车还在行驶

民生问题、不良党风导致党和群众渐行渐远,好在老一辈还记得党的光辉历史,如果苏共早点下定决心改,结果会大不一样,但苏共却若无其事地走老路,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过日子,好像在考验老百姓的耐心。

火车因为没油了,半路停了下来。怎么办呢?勃列日涅夫指示说:大家一起摇晃身体,假装火车还在开动。

赫鲁晓夫、柯西金试图改革经济,但遭到体制的强烈抵制,改革草草放弃。勃列日涅夫公开批评他们:“你们干嘛乱改?干好你们的事就行。”

集体农庄开会研究建木棚和共产主义建设两个问题,由于没有木板,所以决定直接研究第二个问题。

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勃列日涅夫甚至对领导干部实行终身制,包括3任总书记在内的很多领导干部都在任内去世,苏共党内成了一潭死水。学术界普遍承认,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是苏联政局停滞、矛盾积累的时期,看似稳定,实则岌岌可危,苏联和苏共的最终结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

面对强烈的变革呼声,苏共采取了自杀式的压制态度,民主集中制陷入休眠状态,党员权利被冻结,一片沉寂。

“同志,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意见吗?”支部书记问道。

讽刺政治家的笑话_讽刺政客的笑话_讽刺中国政治的笑话

“我确实有意见,但我不同意!”

不是没有好的建议,而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了。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赫鲁晓夫同志,您当时在干什么呢?赫鲁晓夫连问三次:这是谁写的?站起来!没有人站起来。赫鲁晓夫笑着说: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的座位上。

他们一方面压制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方面鼓励表扬与自我赞扬,甚至各地区、各部门领导走到哪里,哪里就挂上歌颂党的功绩的横幅,读着热情洋溢的敬意信,令人十分恶心。

勃列日涅夫一生共获得114枚勋章和奖章,其中很多都是他自己颁发的。在他的葬礼上,一整队士兵负责保管这些勋章,这让公众觉得很可笑。

“勃列日涅夫同志接受了手术。”

“什么手术?”

“隆胸手术。”

“为什么?”

“奖牌不会再挂了。”

就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苏共却与民众渐行渐远,戈尔巴乔夫拙劣的改革更是雪上加霜,社会到了列宁所说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无法生存”的地步。

在斯大林统治下,如果有人敲门,人们会立即停止讲政治笑话,开始喝酒。在戈尔巴乔夫统治下,如果有人敲门,人们会立即把饮料藏起来,开始讲政治笑话。

宣传机器不断美化其非虚构的童话故事来愚弄人民并取悦领导人。

“伊万诺维奇,您经常读《真理报》吗?”

“当然,否则我怎么知道我过得幸福呢?”

和勃列日涅夫的母亲一样,群众感觉苏共变了,不再像自己人了:

勃列日涅夫向工人发表讲话:

“很快我们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观众席中传来一个声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苏联解体前一年,《西伯利亚报》曾就“苏共代表谁?”这一话题做过读者调查,结果显示,7%的读者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4%代表工人,11%代表全体党员,85%代表党政干部!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首次总统选举,作为苏共推选的候选人,时任苏共政治局委员、刚卸任不久的苏共总理雷日科夫仅获得16.85%的选票。苏联剧变后,苏共总书记久加诺夫多次参加总统选举,获得的最高得票率也不过31.96%。

这一悲惨事实,在令人民痛心的同时,也解开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为什么苏共在登上历史舞台时如此隆重,而在退场时却如此落寞,连一句像样的支援都没有!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迅速超越前任,人民生活水平突飞猛进,连敌人都无法否认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苏联人却羡慕不已,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寄托在中国身上。

乌克兰人被叫去克格勃了。问:你为什么经常收到以色列的邮件?答:二战时我藏过一个犹太人,现在他给我寄食物。问:苏联人不应该这样做,你不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吗?答:我想过,以后就藏中国人吧。

讽刺中国政治的笑话_讽刺政治家的笑话_讽刺政客的笑话

“领导,今年牲畜数量又增加了。”(资料照片)

结论:中国不只有邓小平

一次国际航班上,李肇星见到了早已失去苏共和苏联的原苏联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全世界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结束?戈尔巴乔夫想了想说:因为我们没有邓小平!

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大经济强国,不仅打败了强大的德国,还长期与美国平起平坐,一度让整个西方世界感到不安。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庞大的架构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至今许多人都无法从中恢复过来。从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研究这场20世纪最令人震惊的政治事件,众说纷纭。作为葬礼的主持人,戈尔巴乔夫的情绪意味深长,值得关注。

从1977年重掌政权到1997年逝世的20年间,邓小平领导实施了两次改变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政治行动:改革开放、党风锤炼。这两件大事,其实都是从同一次会议开始的: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起了改革的大旗,重新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人们很少注意到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改革开放顺应世界大势,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整顿党风提高党的先进性,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有风清气正,共产党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两个决定就是最好的诠释。

想想就让人害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不会到处堵车,而是到处排队;如果没有强大的党风,人人愤怒,改革只是一句空话。如果两者都没有,会怎么样?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伟大战略的逻辑起点,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人民主体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共产党存在的全部理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为什么繁荣稳定?苏联为什么走向灭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都有无数的因素,但内因永远是变化的根源。苏共在党民关系上的不作为和消极作为,使其从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先锋队沦为只为少数人而活的资产阶级庸俗集团,直接决定了人民的支持和自身的命运。

对此,苏共问题专家李慎明指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根本原因。黄宗良进一步指出,苏共是被人民推翻的,不是被敌人推翻的。承认这个事实是痛苦的,但不承认就学不到教训。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命运。苏共先背叛人民,后被人民唾弃苏共,印证了“物腐必先腐,虫生必先生”的道理,重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旧剧本。完全是他们自己惹的祸,怪不了别人。对于只剩下“共产党”招牌的伪共产党的覆灭,我们不仅没有泪流满面,反而为人民主体性理论的胜利而欢呼雀跃。否则,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毫无疑问,研究苏共兴亡、汲取教训的关键词不是“权势”,而是“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回答响亮而坚定。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立足人民利益和立场,迅速推出八项规定、打“老虎”“苍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局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移树显信、清理烂枝落叶、织牢制度牢笼,干部舒适度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好传统回归,坏习惯消失,全国人民发自内心拥护和支持。党的威信不断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空前密切,改革航船势不可挡,党的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看到中国如此积极的氛围,戈尔巴乔夫或许会感叹:中国不止有一个邓小平啊!

中国不只拥有邓小平,这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幸运,是中国共产党生机勃勃的结果,也是苏共的悲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曾经笑对政治笑话的苏共元老们,现在的处境是何等的尴尬……(席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