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眼中的父亲——朱敏回忆延安时期的父亲朱德
我直到十四岁才认识了我的亲生父亲,看见了他那饱经风霜、坚毅宽厚的面容,听见了他那慈祥深沉的声音,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最悲伤的时刻。
十四岁,延安,第一次见到父亲
1940年10月,我从四川大后方出发,北上到中共中央总部延安与家人团聚。在到达延安之前,我的脑海里对父亲一无所知。为了填补脑海里的空白,我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不断幻想,不断更新,不断塑造,试图想象出一个善良、英俊、有男子气概的父亲。虽然这个多姿多彩的父亲是我根据同学的父亲和奶奶、姑姑口中的父亲塑造出来的。在我遇到真正的父亲之前,这个虚构的“父亲”一直忠实地陪伴着我,在没有父母爱的情况下安慰着我的心灵。
经过一千多公里的火车、汽车、马车、步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我乘坐的马车刚拐进延安杨家岭的大门,就看到几位身穿军装的叔叔阿姨从很远的山坡上跑下来迎接我们。他们来到车前,听说我是朱德总司令的女儿,便说:“好巧啊!朱总司令在外面视察,昨天才回来开会,你一个小姑娘今天就到延安了,看来你们俩是约好了的。”
太巧了,我也高兴起来,满脸期待,不知道爸爸是否知道我今天来这里。
马车来到杨家岭脚下的平地上,我远远看见山坡上站着一个穿着紧身裤,穿着灰色军装的中年男子……突然,我的心砰砰直跳,是我爸!是的!是我爸。“爸爸……爸爸……”
毫无疑问,父亲一眼就认出了我。他匆匆下山坡,身后扬起一阵尘土。他来到马车旁,把我从马车上抱下来。那时我还小,看不到父亲激动的表情。现在想想,父亲此刻该是有多激动啊!我本想说几句话问候父亲,可在父亲的怀里,我哭了,眼泪流了下来……
父亲用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用哄小孩般的温柔语气安慰我:“别哭,别哭,现在你应该笑一笑。要知道,很多孩子都活不到见到父母的那一天……”是的,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多孩子死去,那么多幼小的生命逝去。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晚上,爸爸在油灯下掰着手指头数着,告诉我生日,讲着我小时候的趣事。看他兴奋的样子,仿佛又年轻了许多,我强烈地感觉到,爸爸十四年来是那么想念我,如今我们团聚,他和女儿一样开心!
我十四岁的时候,见到了我的亲生父亲,那时我看到了他那张饱经风霜、坚毅宽厚的脸庞,听到了他那亲切深沉的声音,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最悲伤的时刻。
延安,欢乐,趣味生活
时光飞逝,1941年的春节将至。随处可见附近农村的群众,跳着秧歌,敲着腰鼓,向杨家岭中央政府总部行进。队伍最前面,农民们用扁担挑着猪羊肉、白馒头,踏着欢快的节奏,给中央送去春节礼物,也带去了延安人民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热爱。
当我们这些小孩子忙着凑热闹、跟着戏班跑来跑去的时候,大人们则忙着上门拜年。由毛泽东叔叔带头、我父亲为辅的中央领导“拜年”团,走遍了延安和附近乡村的各个政府机关。“拜年”团里有王稼祥、任弼时、王明、张闻天等领导。他们从除夕开始就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户老乡家里,就坐下来聊聊天。
事后,父亲很动情地对我说:你们过节吃的牛羊肉、白馍馍,都是乡亲们从自家饭碗里省出来的,不容易,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为了支援我们抗日,他们勒紧裤腰带,用军粮喂饱我们的部队。陕北人民是我见过的最敬业的人,最伟大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爸爸身经百战,一生都是军人,非常热爱体育锻炼。听人说,爸爸在长征时还组织过篮球队。红军把打篮球的良好风气带到了延安。爸爸和妈妈康克清闲的时候,就会和大家一起打篮球。
延安打篮球有个特点,为了平衡实力,男女队员必须配对,大家就把爸爸和妈妈分成两队,不让他们呆在一个队里,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分队方案犯了一个大错误!
比赛开始后,爸爸打得非常认真,虽然他已经年过五十,但脚步还是很灵活,因为手很大,拿到球后会紧紧地抓着,稳稳地打,直到球进篮筐。妈妈虽然很有攻击性,但个子没有爸爸高,所以总是抢不到球。不过妈妈的反应比爸爸快,思路也比爸爸多。看到这样打下去,自己队肯定输,她突然灵光一闪,对着拿球的爸爸喊道:“老大,把球给我,快!传给我!”
正打得如火如荼的爸爸毫不犹豫地把球传给了妈妈,妈妈跑起来一跃将球扔进了篮筐,等爸爸反应过来时,他“不分敌我”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妈妈他们进球了。
和爸爸同队的队员很不满,老大为什么要将手肘向外翻,把球让给对方?
爸爸知道错了,决心改过自新,保证不会再被妈妈欺骗!可没过多久,妈妈又故伎重演,大声叫爸爸。爸爸赶紧把球传给妈妈,坐在球场上发呆,后悔不已。
妈妈这边的啦啦队为她的精彩进球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爸爸一次又一次地犯错,大家都受够了,都想让他下场!爸爸玩得很开心,当然不想下场。和妈妈商量后,他们决定妈妈应该下场。这样比赛才能继续。
后来大家就把爸爸和妈妈分在一个队,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配合,爸爸再也不会传错球了。
一场篮球赛,展现了延安的生活是多么的轻松、快乐。官兵们亲如一家,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随和、自然。大家仿佛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平等,大家开开心心。办公室里没有一丝官僚主义。
听说有时中央开会,听毛主席报告的将领们口渴了,就站起来,径直走到主席台上去喝毛主席的或别人的杯子里的水。大家看见了,也不觉得奇怪,好像是很平常的事。谁家有好烟、好酒,肯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分享”的。爸爸有什么好吃的,也常常被师长们“分享”,有时爸爸看到他们有好东西,也会“分享”给他们。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有一种献身于其中的愿望。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没有人感到苦涩,因为心灵在这里得到了净化和充实。从五湖四海来到延安的人们,被这片圣地深深吸引,不愿离开。延安成了当时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
去苏联学习,然后再次离开
一天中午,吃完晚饭,爸爸来到我的山洞里,盘腿坐在炕上,我一看见他,以为爸爸有话要对我说,便赶紧脱掉鞋子,爬上炕,坐在他对面。
爸爸默默地看了我一眼,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薄薄的书,我接过来一看,是一本介绍苏联国际儿童之家的书。
爸爸慈爱地看了我一会儿,笑着问:“告诉我,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就像你一样,参加八路军!”我想,既然父亲问我想干什么,我就应该如实告诉他。
爸爸笑了,那么开心,他肯定在想,有其父必有其女。我想爸爸一定会夸奖我。
“朱敏,你知道战争结束后你还要做什么吗?”
“战争结束后……?我还没想过。”我摸着头,心想,爸爸怎么了?他在考验我。我怎么知道战争结束后我会做什么呢?
“战争结束后,我们要建设新中国,那时候,我们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
爸爸的话确实很新颖,我不禁问:什么是专业?
“那你就得去专门的学校学习。比如说,有些人会制造汽车和飞机,但那些都是由专门从事技术的人开发的。我希望你去学习……”
“太好了!”爸爸的话还没说完,我就站起身,低头看了看。突然,我看到了爸爸给我的那本书,上面介绍了苏联的国际儿童之家。我心里一紧,急忙问:“我可以去哪里读书呢?”
“苏联莫斯科!”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傻傻地看着父亲,但他的眼神却十分肯定,他绝对不是在跟我开玩笑!我此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十四岁那年,我刚刚和亲人团聚,还沉浸在亲情带给我的幸福之中。如今,短暂的团聚之后,却要去更远的地方。心中的不舍,对父亲的依恋,让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父亲见我不说话,又说:“战争不会长久,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我们现在打仗就是为了赶走侵略者,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富足的新中国。到那时,人民就不再流血、不再流浪。中国近百年被帝国主义欺负的历史,必须由你们这一代人来改写。怎么改写呢?必须用文化知识,用强大的祖国来改写!”
爸爸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心里早已陶醉在这祥和的景象中,我天真地问:“爸爸,你要去吗?”
爸爸略带惊讶的语气说道:“哎呀,朱敏,你都十四岁了,还不能离开爸爸让大人陪你读书?爸爸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家都很忙,你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莫斯科了。和你一起去的还有毛叔叔的女儿娇娇,王一飞烈士,罗亦农烈士的儿子王季飞和罗西北。你们四个一起去,路上会有人照顾你们的。”后来我才知道,照顾我们的人是苏联飞行员,也就是说,能照顾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本来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孩,我觉得我不能让父亲瞧不起我,所以我忍不住鼓起勇气,假装勇敢,坚持要鼓起一个大人的勇气来向父亲展示。
“爸爸,我不怕,我自己能去莫斯科。”
“这是爸爸的好孩子,你做好准备吧,明天或者后天,你就可能要走了。”
明天,还是后天?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开始一点点消退,声音里仿佛带着哭腔:“这么快就走了?”
“是的,现在不走就来不及了,新疆的局势已经很紧张了,那里是去苏联的唯一通道。”
我的手落到屁股下面的暖炕上,一股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不去莫斯科!我不去国际儿童之家!我哪儿也不去!我好想大声喊出来。
“爸爸有话要对你说,你去了莫斯科之后,二十岁之前不许谈恋爱,你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你体质虚弱,容易生病,一定要想办法强身健体,爸爸等你回来建设新中国!”
面对父亲充满希望的目光,我没有勇气告诉他,我不会去莫斯科,我不能离开父亲。我只好咽下恐惧和依恋,继续扮演勇敢的角色。我咬着嘴唇,用力地点点头。
1941年1月30日,一架苏联轰炸机即将返回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爸爸和康克清把我送到延安机场,爸爸看我们几个孩子都在,就让我们上飞机,爸爸和康克清上上下下帮我们把东西搬进飞机的机舱。
过了一会儿,飞机开始摇晃起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啊!我赶紧转身寻找爸爸他们,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下了飞机。
我赶紧看向窗外,看见爸爸和毛泽东叔叔站在跑道边。我赶紧向他们挥手,但飞机盘旋了几圈,他们很快就变成了黄土丘陵上的小黑点。爸爸渐渐远去,延安也渐渐远去。我想,爸爸的脸一定一如既往的平静,即使面对情绪的波澜,也没有改变这种独特的表情。
可我却不行,两行热泪无声无息地从我的眼眶里滑落。我努力忍住眼泪,可我越是控制自己,眼泪越是流出来……爸爸也许是怕看到我哭,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下了飞机。爸爸对我的爱是深沉的,是沉重的。我知道,爸爸满怀不舍,不想再和我们分开。也许,这才是我们最好的告别方式吧。此时,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爸爸对我的厚望,好好学好知识,建设新中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